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爸爸妈妈不由得对自己的宝宝又多了一份担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如临大敌,只要为宝宝的冬天做好充分的健康准备,您的宝宝就可以拥有一级棒的冬天哦!
衣—合理添加衣物进入冬季,随着天气的逐渐寒冷,室内外温度降低,宝宝伤风感冒的几率也随之上升。让宝宝过一个温暖又舒适的冬天,给宝宝合理添加衣服,就成了爸爸妈妈要做的第一个健康准备。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爸爸妈妈在把握宝宝冬季着装时就要做好室内外的两手准备。
室外着装——由内到外的温暖关键
关键一:给宝宝穿上贴身内衣裤
关键二:毛线衣裤要安全
关键三:棉服要轻薄
关键四:干爽透气的小袜子
关键五:柔软合脚的鞋子
关键六:保持体温的帽子
关键七:判断情况再加衣
关键八:不要护口鼻
室内着装—-体贴透气的舒适关键
关键一:勿捂着宝宝
关键二:暖气房少穿一件衣
睡眠保暖Tips
在冬季,宝宝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宝宝盖被子(或包裹着)不要太紧太严,要宽松、适当、留有余地,被子最好是柔软的棉被,这样宝宝才会感觉更加舒适。
食—御寒膳食调整宝宝的耐寒力以及身体抵抗能力远不如大人。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来调整和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和御寒能力,让宝宝安然过冬,是爸爸妈妈的第二大健康准备!
膳食原则
No.1:合理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No.2:加强补充维生素
No.3:重视无机盐的摄入
No.4:告别宝宝的“节日病”
No.5:应以热食为主
No.6:改善偏食
冬宝宝暖汤3推荐
白菜枸杞猪骨汤
材料:新鲜棒骨2根,新鲜白菜叶若干,姜片、葱块、大枣、枸杞、桔皮数个。
做法:将棒骨敲碎洗净,挑出骨头渣后放进开水内焯一下,捞出放进砂锅内加凉水,然后放入姜片、葱块、大枣、枸杞、桔子皮,开大火煮;开锅后关小火,放入少许醋,煮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后再放入白菜、食盐,开锅关火。
说明:骨头汤补钙;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这款汤成本很便宜,而且营养价值较高。
牛肉丸子番茄汤
材料:瘦牛肉馅克,鸡蛋、番茄、胡萝卜各1个。
做法:牛肉馅放入一个稍大点的容器内,加入1个鸡蛋、葱沫、少许盐、老抽,朝一个方向把肉馅打散;往炒锅里放入清水,水开后用小勺把肉馅一点点盛到开水里,等肉丸成形后盛出来,将番茄、胡萝卜片放进汤里,等番茄煮烂后再将肉丸放进去,煮5到10分钟,放入食盐即可。
说明:牛肉是肉类里含锌最高的,但因肉质较硬,宝宝嚼不烂,做成小肉丸而且有番茄酸味,很开胃。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与叶酸,对宝宝发育非常有益。
南杏润肺汤
材料:南杏12克、北杏9克、蜜枣4枚、猪肺克。
做法:南杏、北杏去皮,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用少许食油在铁锅中炒透,加适量开水,与蜜枣同放在沙锅内、煲1~2小时,即可食用。
说明:可补益肺气、润肺、化痰止咳,对缓解冬季干燥气候对宝宝呼吸系统的不良影响很有效,同时也有助于宝宝肺功能发育。
防—防治宝宝的冬季常见病流行感冒(病毒性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可以在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宝宝。流感的传染性很强,而且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宝宝,当下次再遇上流感病毒时,仍有可能感染,是对宝宝非常危险的冬季常见疾病。
预防
No.1母乳喂养和饮食平衡
6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进行母乳喂养,母乳中的天然免疫成分可以保护宝宝安然过秋冬。开始添加辅食和稍大的宝宝,要特别注意营养平衡,蔬菜、水果、牛奶以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都要全面摄入,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可让宝宝多喝些白开水,以增加宝宝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预防感冒。
No.2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也是提高宝宝免疫力的好方法之一,睡眠不但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还要讲究质量。冬季宝宝房间的气温保持在16℃~24℃,注意室内的适当通风,睡前适当安抚宝宝等都对提高宝宝的睡眠质量有利。
No.3定期消毒
要定期给居室和家用物品消毒,消灭病毒病菌。
No.4注射疫苗
每年应给宝宝注射流感疫苗。目前国内常用的是流感灭活疫苗,通常是三价疫苗(2个甲型流感株、1个乙型流感株),其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不良反应少。
居家护理
No.1保证休息
患流感后宝宝的体力消耗很大,要让宝宝好好休息。同时应及时将宝宝汗水浸湿的内衣更换下来。
No.2养排结合
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也要注意口味清淡,应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不要给宝宝吃生冷、油腻及刺激性的食品,同时也要想办法保持宝宝大便通畅,尿量正常,以使体内毒素尽快排出。
No.3按摩放松
感冒会引起宝宝全身乏力不适,父母可以按摩宝宝的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臀部、腿部。如果宝宝年龄太小,骨骼稚嫩,还不适合按摩,父母可以轻轻地揉捏他的四肢,这样也会使宝宝感到放松。
No.4预防二次感染
病愈后到2周内宝宝的抵抗力仍较差,应注意让他休息和补充营养,并要预防其他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的其他亚型)再次感染宝宝。
伤风感冒(呼吸道感染)
俗称伤风,大多数宝宝是在受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尽管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对宝宝的危害也较轻,但仍不能忽视日常预防与护理。
预防
No.1增强抵抗力
平时要加强宝宝的身体锻炼,多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锻炼适应冷空气刺激。
No.2加强营养
多吃水果与新鲜蔬菜,不要偏食,少吃零食,尤其要控制冷饮。
No.3通风换气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每日开窗2~3次,每次通风15分钟,通风时将宝宝抱到避风处,避免吹着宝宝。从多方位加强宝宝的抵抗力,以更好地预防伤风感冒。
居家护理
No.1及时退烧
对于宝宝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同时遵医嘱口服退烧药。
No.2通鼻顺气
对于宝宝的鼻塞,爸爸妈妈可在宝宝进食前或睡前用0.5%麻黄素滴鼻。用药前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和吮乳。
冬季腹泻
引起宝宝腹泻的因素很多,常见病因有饮食因素、肠道内或肠道外感染因素和气候条件等。冬季腹泻多发生在11月中旬至12月,以11月为高潮。引起宝宝冬季腹泻的病因,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在气温下降的过程中滋生很快,因为宝宝的抵抗力弱,耐受力比成人差,身体的免疫力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天气的突变,容易受到病毒侵害。
预防
No.1注意喂养卫生
鼓励母乳喂养,尤以生后数月最为重要,因为母乳最适合宝宝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IgA,有预防感染轮状病毒的作用。如果人工喂养则要注意饮食卫生,每次喂食前用开水洗烫食具,最好每日煮沸一次。
No.2按时添加辅食
一般来说,从宝宝4个月开始就可以给宝宝逐渐添加一些辅食,如蛋黄、米汤等,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可以满足宝宝营养需要,增强宝宝体质。
居家护理
No.1预防脱水
宝宝腹泻很容易脱水,当宝宝不思饮食时,应该给宝宝服用生理盐水,服用量一般为第一个4小时服完20ml~40ml,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
No.2保持营养
腹泻的宝宝体内营养物质丢失较多,应给他足够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但需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根据宝宝的适应能力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No.3合理用药
由于秋冬季腹泻多由病毒引起,所以无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做好脱水的预防和液体的补充,大多数宝宝可在几天内自愈。
肺炎
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预防
No.1练习呼吸
要让宝宝有意识地深呼吸,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肺炎。
No.2远离二手烟
不要让宝宝吸二手烟,烟草的有毒成分会削弱肺部对抗感染的能力。
No.3注意室内卫生
及时清洁房间,但要注意清理布满灰尘或长有霉菌的地方时,务必不要让宝宝在场。
No.4注意通风
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次到3次,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温度约在18℃~22℃,湿度约在60%左右。
No.5疫苗防护
注射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预防化脓性链球菌肺炎,注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因流感病毒而导致的肺炎,此外,儿童还应该接种Hib(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NO.6经常洗手
不仅宝宝要经常洗手,接触宝宝的人也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清鼻涕、上厕所、换宝宝尿布等活动之后,以及做饭和吃饭前。
居家护理
No.1多休息
尽量让宝宝躺在床上休息,这样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带给宝宝的痛苦。但要注意每隔2~3小时给宝宝翻一次身,仰卧、侧卧相互交替,并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这样不仅有利于排痰,还能避免肺部单处长时间受挤压。
No.2助排痰
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可以用枕头将宝宝背部垫高,以帮助宝宝顺利呼吸。发现宝宝有痰液时,让宝宝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宝宝太小,父母则要帮宝宝吸出痰液。
No.3随时观察
要密切注意观察宝宝的精神、面色、呼吸、体温及咳喘等症状体征的变化。若宝宝有严重喘憋或突然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的情况出现,则有可能是痰液阻塞了呼吸道,需要立即吸痰、吸氧,并及时请医生采取救治措施。
中耳炎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预防
No.1母乳喂养
吃母乳的宝宝,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lgG)和免疫球蛋白M(lg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这些食品无一定数量的活性抗体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机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发生感染。
No.2正确喂奶
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宝宝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No.3少擤鼻涕
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No.46个月大宝宝不宜用安慰奶嘴
芬兰专家在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半岁以上的宝宝使用安慰奶嘴容易患中耳炎。
居家护理
No.1勿信偏方
有的父母听信谣言,采用所谓的偏方,将某些中药或药片磨成粉吹进耳朵里,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药末堵塞鼓膜的穿孔处,内耳鼓室内的脓液引流不畅,长期刺激、腐蚀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围组织扩散。严重时脓液可向颅内蔓延,引起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甚至面瘫等,严重的并发症将会有生命危险。
No.2物理退烧
当确诊为中耳炎并用药治疗后,宝宝仍然有发烧的现象,需要父母随时测量体温并进行物理退烧,如果发烧超过38.5℃,仍需及时就医。
No.3给宝宝剪指甲
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No.4随时看护
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了。
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冬季是流脑高发季节,爸爸妈妈们要提高警惕。该病是由呼吸道传染,多数宝宝以上呼吸道炎症为主,与感冒相似,只要休息的好,抵抗力强,一般不会发展成脑膜炎。但如抵抗力差,继续受冷,细菌可侵入血液循环,发生败血症,最终侵犯脑膜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危害
流脑具有起病急、变化多、病情重、流行广、传播快的特点,流脑通常来势凶猛,而且病死率高,危害性非常大。流脑起病急骤凶险,若抢救不及时,常于24小时内危及宝宝生命。
流脑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不超过一周。流脑病毒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小宝宝,6个月至2岁的宝宝因为宝宝自身抵抗力差最容易感染。
预防
No.1避免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后要及时治疗,以免发展成流脑。
No.2预防流脑的最佳方法是注射疫苗。
No.3在流行病高发期,妈妈尽量少带宝宝去人口密集的场所。
No.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病菌含量。
水痘
从初冬到严冬,都是宝宝水痘的高发季节。水痘由水痘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宝宝身上。被感染后,通常经过11~20天的潜伏期就会开始发病,但在潜伏期间就已经有传染给他人的危险性了。
水痘的潜伏期在14~21天左右,宝宝大约在感染2~3周发病。宝宝发病时全身会出现不适的表现,如身体有发热症状,大约38℃~38.5℃,可能伴有咳嗽或腹泻,胃口与精神较差;发热的同时或后1~2天,宝宝皮肤会发痒。首先出现米粒大小的红点,经过几小时或1天左右,小红疹子就会转变成水泡,有黄豆或绿豆大小,内含液体,周围有红晕;大约1~2天后,水泡开始变得浑浊、凹陷,3~4天后水泡干燥并开始结痂。宝宝水痘躯干处较多,四肢及头面部较少,同时还伴有丘疹、疱疹等并发症。
预防
No.1注意通风
平时注意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No.2板蓝根预防
如果宝宝已经接触过水痘病患者,可用板蓝根30克~60克,水煎服,连续一周,对预防水痘有特效。
No.3接种水痘疫苗
水痘疫苗是一种高度活性的减毒疫苗,适用于接种1岁以上至12岁以下之健康宝宝,只需打一剂。注射完成后于二星期左右体内可产生对抗水痘的抗体,其保护性可持续10年以上。注射后有效预防感染水痘的效果达98%。
居家护理
No.1止痒
发水痘时,全身发痒,可以让医生给宝宝开一些适合的止痒药物,千万别让宝宝乱抓。
No.2剪短指甲
把宝宝的指甲剪短,避免抓破伤口。
No.3保持清洁
长水痘期间,还是要帮宝宝洗澡。洗完澡后,可用浴巾吸干身上的水分,再抹上止痒药。
No.4发热护理
发热期间,注意多让宝宝卧床休息,并注意给宝宝补充充足的水分,可用绿豆煎汤代茶饮,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