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大海周子安
感冒病期的关联治疗在感冒病期的关联治疗,是围绕早期抗感冒对症治疗、中期(3~5天后)防治合并症治疗、以及感冒康复期而展开的:
1.普通感冒诊断明确后,应以对症治疗为主。
可选用抗感冒化学复合OTC药,中成药治疗应正确辨证分型、治疗。
如风寒感冒应选用感冒清热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风热感冒可选用银翘解毒丸/颗粒/片、双黄连合剂/颗粒/胶囊、清开灵颗粒/胶囊/片等。
在发病早期(开始出现症状48小时内)补充维生素C是有肯定的裨益的;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
2.如果在抗感冒化学复合药或中成药三天用药后,不能朝着症状逐渐缓解的方向发展,应注意对感冒合并症的早期表现进行分析,加强观察,明确诊断,调整用药,积极处理;不应随意、盲目使用抗病毒药、抗生素药物。
3.在继续使用或调整抗感冒药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伪麻黄碱滴鼻(减充血剂)的使用,积极治疗鼻塞症状,以防止向急性鼻窦炎、卡他性或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合并症方向发展。
(鼻涕的性状由清亮、透明状,向粘稠、浑浊、变黄等性状发展是不好的趋向,如果出现典型的鼻科、耳科合并症时,医院诊治和及时使用抗菌素治疗。)
4.对于出现眼痒、流泪、红眼,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眼结膜炎),应及时增加抗菌素(氯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或抗病毒(阿昔洛韦)滴眼液的使用。
5.在感冒中期(发病3~5天后),出现咽痛、张口及吞咽困难等咽喉合并症,常合并高热(39度以上),扁桃体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是急性咽扁桃体炎的表现,医院诊治使用抗菌素(口服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复方硼砂液含漱,对症发热必要时用解热镇痛类药(遴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同品类药)。
6.感冒防治不当而合并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最为常见。在感冒中期(发病3~5天后)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加重(由干咳和少量黏液痰,痰量逐渐增多、呈黏液脓性痰、偶带血丝,剧咳可伴胸骨痛,气管痉挛可有气急、喘息),特点是可有发热但全身症状仍较轻。
应该调整对症用药以祛痰药(溴己新、氨溴索)为主、必要时用镇咳药(复方甘草片、喷托维林等)为辅;亦可选用中成药,如对感冒咳嗽初起时使用养阴清肺丸(润燥化痰)、对痰热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者使用蛇胆川贝液(清热化痰)治疗。
发热、咳嗽加剧、痰量增多、痰液性状变得黏稠、甚至为黏液脓性痰,是合并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和抗菌素使用指证,医院作进一步诊治和调整用药。
7.对于小儿“感冒”,一周内,还应注意逐日观察有无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其他新的皮肤症状(皮疹、皮肤出血点等),提高警惕以防是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等)的前期表征,医院诊治。
如果在这过程中没有合并症发生,感冒的各种症状逐渐缓解,而转入康复的过程中(7~10天左右),在这阶段常可有乏力、精神差、食欲不振等表现;
在继续使用原有的抗感冒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增加水溶性口服维生素(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的辅助治疗。
感冒康复后的关联治疗原则感冒康复后的关联治疗,主要是围绕中老年重症感冒康复后、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体弱多病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在康复后一段较长时期的辅助治疗和保健调理。
1.对于体弱,经常、反复感冒者,建议可以试用扶正解表药,如参苏丸(胶囊);注意健康维护(生活规律、均衡营养、积极锻炼、戒烟少酒),还应从生活起居中检点容易导致感冒发病诱因的不良习惯。
2.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慢支、慢阻肺、哮喘,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在感冒康复期后应该认真治愈(或控制)慢性基础疾病的病况。
3.对高龄老人,顺应气候变化、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增加体质,建议根据中医师辨证,有针对性地滋补气、血、阴、阳,进补一些中医药补益剂。
4.对大病初愈、免疫力低下者,在康复期后,除了中医药补益、食疗外,可以在一段时期内选用有助于增强免疫能力的(如蜂类制剂、灵芝孢子粉类、螺旋藻类)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或多种维生素复合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