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感冒是百病之源”。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却可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今天我们讲讲关于感冒的几个常见知识。
总的来说,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
感冒类型普通感冒流行感冒发病原因受凉、淋雨、中暑、过度疲劳,抵抗力低下等流感病毒引起主要病原体鼻病毒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病毒发热体温较低体温较高流行性不流行爆发性或大流行身体酸痛轻严重呼吸道症状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可伴咽痛,头痛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身体虚弱是虚弱到需卧床休息病程长短3-7日病程较长并发症一般不引起诱发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肾炎等在医院,常见患者对医生说:“大夫,我感冒了,给我输液吧!输最贵的药,我能好得快些。”其实,药品的好坏不能用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医生用药是针对引起疾病感染的病原体来选择的。而且,感冒也不一定都要输液,只有病情较重,持续高热,不思饮食,才给予输液治疗和补充体液。如果患者有头痛、高热或咳痰等症状,为慎重起见,医院检查,结果如不是细菌感染,就无需使用抗生素,而且发热至38.5℃以上才可服用退烧药。在医院常遇到白天看过医生的患儿,医院,问其原因是晚上又发烧了,遇此情况,家医院,若孩子体温再度超过38.5℃,可每4~6小时服用一次退烧药,一天不超过4次,若体温未达到38.5℃,就可以多饮水并根据医嘱进行物理降温。
关于抗生素的几种说法
对于感冒而言,抗生素既起不到预防作用,也不是治疗的首选,应根据感冒的病原体来选择药物。普通感冒属于病毒感染,没有什么特效药,只是对症治疗,只要多饮水,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适当服用中药治疗,身体就会康复,不要轻易自行服用抗生素。
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确实需要服用抗生素,也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有的抗生素在使用时需首剂加倍,指通常第一次给予常用量的加倍量,建议首剂加倍最好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还应按照用法用量服药,不要擅自更改服药次数,因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用药时间和剂量是不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可一日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例外)。患者不要擅自更换抗生素的种类,有些患者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没明显好转,就迫不及待自行换用其他种类的抗生素,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通常药物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至少应观察3天,如3天后仍不见好转,应咨询医生。此外,也不要症状刚刚消失,就停止用药,一般抗生素应使用至症状消失或化验结果正常后3天方可停药。抗生素使用以后,微生物可通过产生耐药性作为保护自己的措施。如果使用抗生素时间过长、使用的剂量不够或频繁换药,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不但不易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更容易使危重感染的患者将来处于无药可用的境地,因此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宜与含有益生菌成份的药物同时使用,因前者会影响后者的疗效,因此两药应间隔2h以上使用。服用磺胺类药物最好适当多饮水,促进其从肾脏排泄,减少它在肾脏结晶,避免对肾脏的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可致儿童关节病变,因此不适宜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有些家长给腹泻的儿童服用氟哌酸,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儿童、老年人用药要慎重,不可擅自用药,因为他们机体的代谢能力比较弱,滥用药品会产生不良后果,建议大家身体如有不适,医院检查,按照医嘱或说明书合理用药,以保证用药安全。
感冒后运动出汗可不可以缓解感冒症状?
老百姓一直认为,感冒了,运动一下出一身汗就好了。可是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误区,而且很致命。感冒了应该注意休息,不然会增加病毒性心肌炎的感染率。
感冒后运动一下出些汗,有可能使感冒症状得到缓解,但这种情况多见于少数体质较强、感冒初期或症状较轻的人。对于多数人来说,尤其是儿童、体弱者和老年人,感冒时参加体育锻炼是有害无益的。如果感冒后再进行打球、跑步等体育锻炼,会使体内产热进一步增加,代谢更加旺盛,这样势必造成体温过高,进而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体内的能量物质如糖、脂肪、蛋白质等消耗过多,反而会削弱人体的抵抗力,并使氧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以致加重心、肺等系统的负担,从而使病毒更容易侵犯到心肌。 感冒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疾病,主要以休息为主。动物实验证明,使小白鼠感染病毒后,不停歇地刺激它使其活动,结果发现将近一半以上并发病毒性心肌炎。而不停歇地刺激患有病毒性心肌炎的白鼠使其活动,结果几乎无一幸免全都死亡,而使其休息则大多数可以继续生存。 所以感冒后应该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如果感冒后出现了心慌、心悸、胸痛等症状,医院做全面检查,以免延误和加重病情。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即将进入初冬,正是普通感冒的多发时节,相信现在不少的朋友已经被初冬的凉气给冻感冒了,感冒并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情,我们必须忍受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症状,可谓是苦不堪言。
那么冬天得了感冒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感冒爆发季节都是在冬天或者春天,原因就是因为天气变化快,寒冷寒风,在您一不小心是就被寒风吹感冒了,所以保暖很重要,多穿衣服,切不可因为暖和点就不需要温度。
2、我们还要保持室内通风。冬天到了,为了暖和可能很多朋友都把窗户关的严严实实的,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做法,尤其是感冒的人,呼出来的气体都带有病菌,如果不开窗通风把这些病菌排除去,很容易造成二次感染,加重病情,也有可以把一个没有感冒的人给传染了,因此开窗通风十分必要。
3、小编经常听老一辈的人说到白开水治百病,虽然可能有些夸张吧,但是对一些疾病还是很有效果的,例如我们今天所讲的感冒,感冒的人多喝白开水不但可以清洁口腔,保证口腔内部其他器官不受到病菌的侵入,喝水后的大量排尿对整个身体的循环大有好处,也可减轻感冒症状。
4、相信不少的朋友都听过姜汤治疗感冒,姜汤确是对治疗风寒的感冒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是由热引起的感冒就不适合喝姜汤了,姜汤的做法很简单,只需准备生姜,葱白适量,加入一碗水,煮沸,然后加入红糖,煮到红糖溶化即可。
5、每天泡脚也是治疗和预防感冒不错的方法。泡脚的时候要使用热水(温度以热到不能忍受为止),泡脚的水一定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每天泡脚的时间最好超过15分钟,背部感觉微热,这样才能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
流感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
(1)早期发现流感病人、早期就地隔离病人,早期治疗。流行期间应减少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出入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药物预防:盐酸金刚烷胺预防甲型流感有一定效果,对乙型流感则无效。所以,在流行早期必须确定流行株的型别,才能对没有保护的人群进行药物预防。 (3)预疫苗防:常用的疫苗有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疫苗用鼻腔喷雾法,灭活疫苗采用皮下注射法。接种后半年到一年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但流感病毒的毒株经常变异,因此难以预测本年度流行的病毒类型,只能推测可能是哪种类型,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
感冒是个自限性疾病。但实际上,很多人患感冒后并没有“如期痊愈”,而是“节外生枝”,如合并肺内感染、中耳炎、心肌炎,或迟迟不愈,演变为慢性咳嗽等。为避免这些“节外生枝”,应做到如下几点: 1.早期处理最关键。发现自己有感冒的征兆,要立即休息。如果带病坚持工作,虽然精神可嘉,后果却是得不偿失。因为早期处理得当,可以及时阻止病程,在病毒的破坏形成之前,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在感冒初期,病毒会在鼻腔黏膜上大量复制,而病毒是怕热的,感冒后发热就是躯体对抗病毒的一种策略。我们可以早期通过鼻孔吸入热水的蒸气,或用盐水漱口,或在室内蒸发醋,以杀灭鼻腔及咽喉部位的病毒,减少病毒载荷量,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这个阶段也是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最佳时机,当抗体大量产生时,再抗病毒治疗就没有意义了。多喝水,饮食合理,可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利于病毒的清除,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建立。 2.发热勿着急退热:一般对于40度以下的发热,不急于解热。但要补充足水、营养和维生素,切忌补铁。每次感冒发热,都是对孩子身体抵抗力的一个加强锻练,特别是五岁以前的孩子,正是免疫力低下,亟待完善的阶段。而疾病的刺激,是最好的方式。孩子长时间不感冒,我就隐隐有些担心,担心免疫力没有得到及时的加强,下次感冒时病情会明显加重。很多人却不知利用这个过程,一有发热就打退热针,这样的孩子抵抗力明显下降,易反复感冒,扁桃体肿大。
(有报道解释感染性疾病不要补铁:细菌的繁殖离不开铁,所以人体在发热的情况下,血中的铁浓度就明显减低,这是人体进化出来的一种本能,即对细菌实行“铁的管制”。在动物实验中,如补充铁剂,就会增加死亡率。鸡蛋不容易变质,原因之一就是外周的蛋清不含铁,细菌无法利用。现在针对儿童补充微量元素的广告普天盖地,稍不留神,就适得其反。) 3.输液可起安慰作用。单纯的感冒,不需要输液。但有的人输液后会感觉好多了,这应该是心理作用,或在输液期间,减少活动,无意中得到了休息的缘故,或只起到了补充少量水分的作用。因为输入的药物可能是五花八门,相同的只有所用的液体。正常感冒过程中,即使有发热,也少有细菌感染,这时应用抗生素,就没有意义。这时可以应用抗病毒的药物,但疗效并不十分肯定。亦可应用维生素C,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快毒素代谢,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延迟不愈者,才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有慢性基础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还是早用抗生素为好。 4.控制症状实乃下策。目前所谓的治疗感冒的药物,其实都是以控制症状为主。主要有以下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及马来酸氯苯那敏,作用分别是退热、止头痛、止咳、减少流涕,均是针对感冒的症状而采取的措施。其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或扑尔敏等,原本是抗过敏药物,可以减少鼻腔分泌,但也有嗜睡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对于不从事危险工作的人来讲,却又是有利的,可以通过增加睡眠加快痊愈。 5.中医治疗有讲究。感冒,俗称伤风,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三大类型。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感冒即热伤风,表现为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 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暑湿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风寒感冒者宜吃具有辛温发汗散寒之品,忌吃生冷性凉食物,可以喝姜汤,洗热水澡,让汗出来就舒服多了,起到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风热感冒者宜吃辛凉、疏风、清热、利咽食物,忌吃辛辣性热物品,达到清热、凉血、祛暑、降火之功用。总之,不出汗的时候,要让汗出来;而出汗多者,要内敛。 6.预防为主:生活起居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是预防感冒最好的手段,也不要为病毒的入侵留下破绽。有个小孩子,每次哭闹、大叫、甚至唱歌后都会发热,这就是因为声带水肿形成的病毒入侵的薄弱环节。冬天,人们喜欢洗热水澡,洗桑拿,其实,人的机体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冬天就应该收敛、闭气、泻下,尽量减少新陈代谢,而洗桑拿、还有吃火锅,是有背于这个自然规律的,会让闭起的汗毛孔开放,容易感冒。而坚持洗冷水澡的人,则很少患感冒。坚持冷水洗脸,也能很好地预防感冒。
其实,感冒也是上帝的一种温馨提示:“不要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许多人都发现自己一旦上火了就容易感冒,每次感冒都与上火有关,上火容易感冒已成为一种共识,为什么上火后容易感冒呢?这要从上火的内涵讲起,火是构成人体的五大要素之一,人体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即由肺、肝、肾、心、脾为中心的五大系统构成,水火是阴阳的征兆,阴阳相互平衡和制约,五行互生互克,若五行之间因某种原因发生一行或数行生克异常,则会导致阴阳平衡紊乱而发生疾病。具体到上火就是五行中火过旺,其原因主要是操心过度、生气化火、过食辛辣厚味生内热、劳累过度伤阴耗气生虚火等,内火一旦产生,一方面人体引水自救,即本能性的想睡觉、不爱吃饭或只想吃清淡饮食、由生气所致的只想发泄一下等,如果能及时通过上述自救办法休养生息,则阴可生,火可降,不至于得病,相反,若病因持续不减,而自救调节不到位,则内火过亢,会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疮口渴、舌痛牙痛等症状,此时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抵抗力减弱,中医讲发挥抗御外邪作用的卫气已经非常弱了,抵御外界邪气的能力不足,所以一遇气候变化或受患者传播邪气则很快发病,导致感冒或流感。 因此预防流感和感冒要从不上火开始,要做到多喝水,利于养阴排毒,少吃些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足够睡眠,讲卫生、勤洗手,室内外要通风,多吃些粗粮、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少生气、少操劳。
我们今天有幸咨询到了我院内科李主任,为大家分享一些感冒常用的中药饮片:金银花、板蓝根、菊花、连翘、胖大海、麦冬、甘草等,感冒初期有咽喉不适症状的可用热水冲泡每日当茶饮。
中医学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三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李主任给出了几种常用的中西药方剂:
1、风寒感冒中药有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桔梗、茯苓、甘草、羌活等。西药有三九感冒灵等。
2、风热感冒中药有银翘散:连翘、豆豉、薄荷、桔梗、荷叶等。西药有清开灵、复方大青叶等。
3、暑湿感冒中西药:藿香正气水。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大家根据自己情况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医院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