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泳需谨慎,孩子中耳炎频发的警示
暑期来临,孩子们迎来了欢乐的时光,游泳成为了许多家庭的热门选择。然而,在享受清凉与快乐的同时,一个潜在的健康隐患却悄然浮现——中耳炎。
杭州萧山的一位家长就遭遇了这样的烦恼。她满怀期待地给两个孩子报了暑假游泳班,本想让孩子们在水中尽情嬉戏,却没想到第一次体验课回来,孩子的耳朵内膜就发炎了。经过治疗,耳朵刚有好转,可鼻炎又复发,继续游泳后,两个孩子竟都发烧,还被诊断为中耳炎。这让家长陷入了纠结:孩子喜欢游泳不想退款,可又担心水质问题导致病情加重。
其实,每年的七八月,都是中耳炎的高发季,而且不少都与游泳有关。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志凌指出,这段时间耳鼻喉科就诊的中耳炎患者中,小朋友占了多数,他们大多存在游泳时耳朵进水的情况。
一般来说,耳朵进水通常是在外耳道,外耳道和中耳之间有耳膜阻隔,正常情况下不会引发中耳炎。但如果本身耳膜穿孔,或者正处于中耳炎急性发作期,那游泳就可能带来麻烦,尤其是在水质不达标的游泳馆。
另外,呛水也是引发中耳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卫生不达标的水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鼻咽部的咽鼓管,再到达中耳,就容易引发炎症。
为什么小朋友更容易在游泳时患上中耳炎呢?这是因为小朋友的外耳道较平,容易进水。而且他们咽鼓管的构造和成人不同,两端接近水平位,管径粗大且短,鼻咽部的分泌物容易流向中耳腔。再加上儿童免疫力较弱,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这些感染也可能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
为了预防孩子在游泳时患上中耳炎,家长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陈医生建议,在孩子游泳前,医院清理耳内耵聍。这样可以避免池水将耵聍泡软、膨胀,减少感染的风险。如果游泳过程中外耳道进水,可以用棉棒轻轻吸出,或者让进水的耳朵向下,用同侧手掌按压耳廓,利用负压将水吸出。要是不小心呛水了,千万别用双手捏住鼻子擤鼻涕,而是用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
特别要提醒的是,患有急性发作的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以及中耳炎、鼓膜穿孔或外伤的孩子,应该暂时避免游泳,先把病治好,以免病情加重。
医生还强调,如果游泳后孩子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急性中耳炎通过药物治疗通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要是拖延不治,转为慢性中耳炎,导致中耳及内耳病变,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各位家长们,孩子的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在让孩子们尽情享受游泳乐趣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