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耳朵有双侧,可以同时感受声音刺激,音量清晰并且有立体感。也正是由于双侧耳朵可感受听力,有些人在早期出现一侧耳聋时往往会忽略,直到双侧耳聋,甚至影响到言语交流时才引起注意。医院体检时,才发现有一侧耳朵已经聋了多年。
医院专家畅谈经验,日常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可能提示耳朵出现了问题。
儿童发生听力下降后,未必能及时发现或与家长沟通。
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接电话时总用一侧耳朵,看电视时总爱把声音调得很大,别人讲话时侧耳聆听、瞪着大眼,或者紧盯着说话人的口型,就应引起注意,到专业机构做听力检查。
很多青中年人耳聋,被耳鸣、眩晕等症状伴随和掩盖。
在发生耳鸣、眩晕后,往往认为自己上火、肾亏,以致错过最佳诊疗时期,留下终生遗憾。
老年人嗓门变大、重复话语如“你说什么”、“大声点”、“听不清楚,再说一遍”等。
还有些老年人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都有可能是听力下降甚至耳聋所致。可见,耳聋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耳朵对人体来说极其重要,日常生活中有些坏习惯却是伤耳的“利器”。
专家详解:“伤耳”的7大习惯
1掏耳朵掏耳朵是生活中很多人的习惯,某些家庭成员甚至有互相掏耳朵的习惯和爱好。其实,耳朵并不适合经常掏挖。掏耳朵不仅不利于耳朵健康,还会带来伤害。如果掏挖不当,不仅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由于耳道皮肤比较娇嫩,还可能损伤耳膜,导致耳膜穿孔或继发中耳炎,对患者听觉功能造成持久伤害。
从理论上来讲,人是不用掏耳朵的,我们的外耳道本身具有自洁功能,当我们说话或做吞咽动作时,外耳道皮肤的运动会将耳屎从深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而且,耵聍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废物,其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防止霉菌等有害菌种感染,并黏住进入耳道的灰尘等,而且耳屎的特殊味道,还可防止小虫接近。
如果游泳或洗澡时耳朵进水,导致耳屎在耳内膨胀,出现耳聋、耳闷,医院检查,由医生用吸引器将耳屎去除。
2用耳机听音乐我们的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我们能感受到声音的美妙,然而它们又非常脆弱,经不起噪声长时间“折腾”。在地铁、公车上环境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医院专家提醒,戴耳机听音乐应参照“”原则,即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60%,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60分钟)以内。
3擤鼻涕不当有的人擤鼻涕甚至用力到耳痛才罢休,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很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先擤一侧的鼻涕。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起,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
4乱用抗生素生病时不少人都会使用抗生素,但滥用抗生素一样会损伤听力,导致耳聋。许多药物包括抗生素、一些退烧药、镇痛药等,都可能对特异性个体或者敏感性个体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据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信息显示,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医师提醒,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按医生指示服药,不滥用。同时,家长在给患儿看病用药过程中,多请教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遵医嘱,不要随便用药。
5过量饮酒中国人聚会的餐桌上历来少不了美酒相伴,很多人都知道喝酒伤肝,然而饮酒过量还会对耳朵成伤害!西安中大专家介绍,对于受到长期、过量酒精刺激后耳部主要会出现耳朵发闷发胀、突发性耳聋等情况,导致听力受损。
小酌怡情,过量伤身。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啊。
6负面情绪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孤僻,容易钻牛角尖。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
医师提醒,为自己的健康着想,生活中注意保持心情愉悦、作息规律。健康的身体才是一切成功的资本。
7打喷嚏感冒了会打喷嚏,过敏性鼻炎的人更是喷嚏不断,有人打喷嚏下意识的捂住嘴和鼻子,其实这样做并不好。
人的咽部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个咽鼓管,它维护着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平衡。打喷嚏如果捂紧嘴和鼻子,会使鼻部压力增高,细菌、病毒就容易随气流由咽鼓管进入压力低的中耳鼓室,从而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医院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要避免不当习惯,注意耳部的保养。一旦发现耳部疾病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