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孩子亲水技能培养攻略与救生秘籍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21-3-11 12:19:48   点击数:
 

夏日里,正是玩水的好季节,也是练游泳的最佳时机。游泳不仅能强身健体,也是非常重要的自救技能之一。如果孩子从小学会游泳,当意外发生时,这项救生技能很可能就会避免孩子陷入危险的境地。

今天,就为大家献上独家推出的各年龄层孩子亲水技能培养全攻略,以及最最最重要的救生秘籍!

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学游泳呢?

不同年龄孩子的亲水技能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AAP)显示,游泳绝对是一个孩子童年必须学的项目。如果你的孩子似乎准备在更大的浴缸里洗澡,家长就没有任何理由推迟他学习游泳。事实上,一些证据表明,一岁以上儿童如果他们已经接受过正规的游泳课,是不太可能淹死的。

即便如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亲水技能的培养也有很大区别哦!

1、六个月至两岁的孩子

这年龄段的孩子游泳,会对将来正式学习游泳技能起到过渡作用。宝宝天生就有亲水和闭气天性,5、6个月大的宝宝,可以睁着眼闭着气自己悠然地在水里游来游去。但是,如果宝宝出生后没有接触到水的环境,他的亲水天性和无师自通的游泳就会逐渐消失,等他长大后再来学习游泳,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来克服惧水的心理。

所以,不妨让小宝宝尝试婴儿游泳训练,但需要提醒的是,最好不要给还不会坐的孩子选择脖圈。这是因为孩子戴上脖圈后头不能来回动,脖子以下的身体却在乱动,这时候颈椎和下边身体相接部位的活动范围特别大,就容易引起颈椎部位的损伤。而太小的宝宝脊椎没有发育完全,戴着脖圈游泳,对腰椎也不好,因此宝宝要学游泳,一定要等会坐了之后。

对婴儿来说,最好的游泳方式是由大人抱着,用一侧前臂托婴儿的臀部,另一只手扶住婴儿的背部,贴紧大人身体下水。在水中,可以试试只托着宝宝的臀部,或是双手抱住腋下,尽量让宝宝感受玩水的快乐。而且婴儿游泳时,家长必须严格控制时间,不超过15分钟,应经常托起孩子臀部、腋下,帮助其减轻颈部负重。

2、四岁左右的孩子

有研究表明,儿童到了4岁左右一般已具备学习游泳的能力,但就神经肌肉的发育程度而言,他们还需要训练人员的特殊指导才能确保安全。最好等孩子5岁之后再考虑学游泳,特别是不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参加通过反复把儿童沉入水中等方式来锻炼游泳技能的培训班,要远离那些号称首先要培养儿童不惧怕水的心理的训练。

但是在一些专业游泳教练看来,孩子四岁时,也可以尝试报一个针对该年龄段的游泳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在报游泳班时,选择家长和儿童可以一起上课的游泳班,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带领,教孩子如何正确入水和出水、换气,前踢,背浮动等。教练也应该为家长提供水安全说明。

这年龄段的孩子如果要学习游泳,一定要选择非常专业的教练,进行的训练要适度,一旦幼儿下水时已经非常适应了,那么在开始正规学习泳姿时也会学得更快。

3、五岁以后

到了5岁,就可以正式开始让孩子学习游泳了。那么,家长如何才能知道什么时候教孩子游泳最正确呢?

1、身体协调性

如果你的孩子身体比较协调,这样他就可以在水中同时踢水和划水。

2、情绪准备好

情绪准备好,即孩子不害怕水,喜欢嬉水。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就可以让孩子学游泳了,可以教他基本动作——如何在水中浮动,例如,可以采用狗刨式的方式。家长选择给孩子报个班(少于六名学生),教练必须有CPR认证,急救和水中安全方面的合格证。

或者,等到宝宝5岁以后,跑起来很协调,能够不用扶手上下楼梯,能够双腿交替跑跳、骑车、单腿向前和向后跳;能够遵守包含多个步骤的指令,能够完成复杂的大动作,如双手和双臂能同时做不同的动作,就可以正式学习游泳技能了。

对于这一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水了,所以家长可以考虑超过8到10周且每课时长达30分钟的课程,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游泳的基本技能,并在游泳时能实现手和腿的协调。关于游泳课最重要的一点:当孩子在水中时,家长应始终与孩子保持在一臂距离之内,以保证孩子的安全。

孩子游泳时家长该怎么做

有比在岸上看着更重要的事!

不会游泳的家长怕水的恐惧心情会直接或间接传递给孩子,所以大人要尽量避免流露这样的情绪。

父母并不一定是孩子们最好的游泳教练,在孩子怕水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但在孩子们接受正规游泳训练时,家长还是不应该在现场,不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尽量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练和课程。如果孩子特别怕水或特别紧张,跟一群小朋友一起上课表现也许会更差;上小班或者至少在头几次课程中上一对一私教课也许会更好也更有效,家长应该首先跟教练沟通孩子对游泳的态度和对游泳的掌握程度。

不管孩子学得多好,都不可能避免溺水危险。学习游泳时,只要在水中,孩子就必须受到严格监督。家里父母要从小给孩子制定游泳的规则。

孩子们上游泳课时,要先学会不要怕水。可以先学习把脸浸湿,吹泡泡,再把脸抬起来吸口气。然后学习在水里漂起来,练习简单的游泳动作,比如狗刨姿势或仰泳时学会换气。

最重要的一条是:告诉孩子永远不能单独下水。当孩子下水时,旁边必须有会游泳的成年人,而且要一直留意着孩子,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书或者手机上。就算较大的孩子已经谙熟水性,仍需受到监督,至少要跟游得很好的朋友同行。

家长还要警告孩子绝对不能在水中打闹,也不能把别的孩子按到水中,哪怕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也不行。

记得叮嘱孩子,不能把喊救命当成开心逗乐的玩笑行为,因为那么做就意味着一旦出事,真的没人过来救援。

负责监督孩子游泳的大人应掌握心肺复苏术以防万一,不要全指望教练,因为儿童一旦溺水,会在半分钟内丧失意识。

最重要的事说三遍

绝对不让孩子溺水的办法!

孩子溺水怎么办?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前段时间疯传的一个帖子,《你以为孩子只是静静地站在水里,其实他正在死去》。溺水并不是好莱坞大片里那样的戏剧性,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没有平躺。孩子溺水时往往是站在水里安静的死去,没有挣扎,很多时候大人就在身边而浑然不知。

很多人以为溺水的人会大喊大叫惊慌失措,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站立的样子,或者好像在水里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头是大多数在水面上,嘴巴有时候在水外,有时候在水里,一上一下好像冒泡,身体都是垂直的。如果要真的躺水面上,大家早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如果看到有孩子这样在水里,请大人们不要怕麻烦,不管是不是你孩子,请大声问一下这个孩子是否还好?如果这个孩子不回答,宁可你判断错了,也要跳入水里救起这个孩子。

所以,让孩子绝对不溺水的办法,就是家长除了做到前面手手君的几条建议以外,还要掌握迅速识别溺水迹象的能力!!很重要!!

总结一下溺水者八大无声迹象: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7、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8、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还有一点碎碎念

儿童学游泳要防中耳炎!

每到夏天,因为游泳方式不当,耳朵进了水,引发或诱发中耳炎的儿童病例明显增加。手手君提醒,如果是化脓性的中耳炎,久拖不治很可能影响儿童的听力。

那为什么大人游泳得中耳炎的案例没那么多?

原来,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是较容易发炎的一个部位。尤其是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短,又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与中耳相连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因此,中耳炎又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

此外,大多数的儿童都是游泳初学者,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旦呛水,水中的细菌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肿感染,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俗称“脓”)流不出来,从而造成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病情可大可小,初时会感觉听力下降,过几天才发生耳痛、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若未经及时治疗,中耳炎有可能演变成中耳乳突炎,甚至可能发展成脑炎,特别是儿童。

如何识别中耳炎症状?孩子游泳后,如出现以下症状,应尽快就医。

小儿反映听力下降,听不清、耳鸣,耳膜有“咕噜咕噜”的声音。

若是幼儿,可能会表现为爱抓耳朵、哭闹,尤其在晚上。

本身有鼻窦炎的小儿,出现以上情况更须留意。

感到听力下降、耳内疼痛。

如何预防游泳性中耳炎?

要防范也很简单,告诉孩子尽量不做跳水等动作,避免呛水;游泳时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使用鼻夹防止呛水,如果以上做不到,那么上岸后侧向弯头单脚跳跃排出耳内积水,保持耳内干燥。

精彩内容:欢迎转发

如果您是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您是新朋友,点击标题下蓝色字“济南清泉游泳”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hbwh/13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