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天气,很多人开始选择游泳避暑消夏。但如果游泳方式不当,会导致耳朵进水,诱发中耳炎。每年此时,医院耳鼻喉科总会接诊不少该类患者,其中大部分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今年也不例外。他们除了少数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之外,大部分都是被泳池水中的病菌侵入耳道,或者污水呛入鼻腔从咽鼓管进入造成了中耳炎。
德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杨兴奎提醒,如果中耳炎久拖不治,就会导致鼓膜穿孔的后果,严重的会影响听力,尤其是儿童。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
为何儿童游泳容易感染中耳炎?杨兴奎说,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是儿童较容易发炎的一个部位。尤其是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与中耳相连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
需要强调的是,中耳炎又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此外,大多数的儿童都是游泳初学者,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如果一旦游泳呛水,水中的细菌更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肿感染,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我们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急性中耳炎。
各期症状表现差异大
据杨兴奎介绍,出现中耳炎的问题后,早、中、晚三期症状表现都不同。
早期症状:早期中耳炎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同时,还会出现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因为时间不长,常被忽视。
中期症状:中耳炎中期症状会出现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症状随之加重,体温可高达40℃,耳痛剧烈,听力减退显著。全身伴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耳痛突然消失,或者耳朵里有脓水流出,说明鼓膜已经穿孔。
晚期症状:严重中耳炎者,会造成耳鼓膜破损、穿孔,长期不愈影响听力等永久性伤害。
游泳最好戴上专用耳塞
中耳炎病情可大可小,发病初期会感觉听力下降,过几天才发生耳痛、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中耳炎有可能演变成中耳乳突炎,甚至可能发展成脑膜炎,特别是儿童。
在此,杨兴奎建议儿童游泳时可使用专用耳塞,以防止水进入。同时,患者要多饮开水,保持外耳道干净;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且不能受到压迫;按时服药、点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
“在彻底治愈前应禁止下水,洗澡时也要当心耳朵进水。”杨兴奎强调,中耳炎患者还应忌烟酒,不能吃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不要服人参、鹿茸、肉桂等热性补药;可多吃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黄瓜、荠菜、芹菜、苦瓜等。
■专家支招
游泳致中耳炎小患者骤增
1.小儿反映听力下降,听不清、耳鸣,耳膜有“咕噜咕噜”的声音。
2.如果是幼儿,可能会表现为爱抓耳朵、哭闹,尤其在晚上。
3.本身有鼻窦炎的小儿,出现以上情况更须留意。
4.如感到游泳后听力下降、耳内疼痛,医院诊治。
■相关链接
游泳时注意这些细节
1.近期内做过鼓膜置管,鼓膜切开等耳部手术的患者不宜游泳。
2.患有感冒、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
3.尽量不做跳水等动作,避免呛水;游泳时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耳道进水;使用鼻夹防止呛水。
4.游泳时如发现鼻部或耳部不适,应暂时休息,如果不缓解要及时就医。
5.上岸后侧向弯头单脚跳跃排除耳内积水,保持耳内干燥。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白雪
在这里,阅德州,读人生
德州大众网
身边丨生活丨温度
新闻-
更多精彩讯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山东24小时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