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讲记连载之八如何用药艾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6-12-13 0:59:36   点击数:
 《儿童健康讲记》一书,是李辛老师在游学期间,由各地友人安排的六次公益讲座的汇总和重编。当时听众多为年轻的父母,大家都关切孩子和自身的身心健康,也希望了解中医和心理等相关的内容,所以本书的内容围绕儿童身心健康展开。但其实,这本书更可贵的地方,在于作者提醒家长,儿童的健康不仅仅局限在身体,其心理-情感模式、精神特质、家庭环境、生活方式、父母的认知与精神状态、教育文化的观念与方法,都是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密不可分。这就需要我们父母跳脱单一学科的认知局限,去认识儿童的丰富生命。作为老师、家长、陪伴者,我们学会观察,觉知自己的状态,安顿好自己的身心,就更能给予孩子,让自己健康,让孩子健康。

如何使用常用中草药

在辨清体质的基础上,我们如何使用非处方药呢,下面介绍几个比较安全的非处方药的用法。

简单的下焦虚,平时又容易上火的小孩子,可以用五子衍宗丸调理,小小的水蜜丸,不用吃太多,五岁用五粒,十岁用十粒,差不多一岁一粒就行了,小孩子气机灵敏,吃很少量就会有效。

桂附地黄丸适合虚又有寒的小孩,可以用一点点,水蜜丸也是同上面的用法,浓缩丸要相应减少用量。这个适合有点下焦虚的小孩子,那种特别单薄清瘦的,还有虚胖的小孩。

下焦虚,偏热的体质用六味地黄丸或五子衍宗丸,偏寒的体质用桂附地黄丸。

注意:下焦补药,脾胃虚寒的小孩慎用。

比如当孩子喘,但没有热的症状,尿频、大便容易稀,可以用这些热药来暖下焦。比如小孩子尿床,是下焦虚,这两个药都是调治下焦的药,偏热的体质用五子衍宗丸,偏寒的体质用桂附地黄丸。如果对症的话,两三天就有效果。

一个药吃一个礼拜或者两个礼拜没效果,说明不对症。中药用对了,是非常快速有效的。家长首先要学会熟练地观察症状的改善,还要学会观察胃口、大小便、气色、舌苔、气味、手脚冷暖、精神等等细节,中药有效常常体现在这里细节的改善。

中焦虚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调理。如果中焦虚又偏寒,可以用附子理中丸。用这些药调治孩子的虚寒性感冒,效果都不错。

这些中焦、下焦的药适合在什么时候用呢?适合他已经发过烧了,反应完了,或者经过中医西医治,身体快好还没有好透的阶段,身体的能量不够,老拖着点尾巴,这个时候就需要外力托一把的时候用。

听众:我的一个侄子在美国,八岁,比同龄小孩矮一个头,尿床、胃口不好,吃什么药比较好?

李辛:胃口不好是中焦的问题,尿床是下焦的问题。中下焦不足,这个是本。但还要考虑,当他不足的时候比较久,整体管道都会不太通,这就需要了解他大便通不通,舌苔厚不厚,皮肤上会不会长一些东西。

如果有这三样,说明他既有本虚,能量不够,还有不通的问题,可以用保和丸。对于中焦淤滞,还可以用平胃散或者保济丸。保和丸适合一般的消化不良,作用偏胃部。保济丸除了运转中焦以外,还有开上焦,作用偏肠部,一般腹泻或积滞在肠部用保济丸更好。总的来说,保济丸的力量比保和丸强一些,开的范围和力量广一些。平胃散的特点是偏辛温,适合受寒、吃生冷或平时脾胃就比较寒的情况。

夏季小茶方:苍术6克,荷叶3克。这个茶可以每天喝,对于消化不良的小孩子,或吃肉吃多了有停食,舌苔厚,皮肤长东西的,用这两个药来轻轻疏理一下中焦。苍术和车前草也可以用。

苍术加车前草和苍术加荷叶有什么区别呢?车前草利尿,能够把中焦多余的脏东西从小便分流掉一部分。荷叶是从中焦轻轻的往上托,你体会荷叶站在水面上的感觉,它对中焦有一点虚滞的,流通不够的,帮助中焦把能量轻轻地带动到表面。这两个小茶方都很温和,可根据孩子的状态选用。

常有学生问我,吃绿豆好还是吃赤豆好,其实不需要过于纠结在这些细节里,先了解它们的共性,都是流利的,帮助气机从中焦往下流通,赤小豆消水通气健脾胃,绿豆也有这个作用,但更清凉一些,这些都是很温和的食物,用对了会看到效果,用的不对也有调整的余地。

对于上焦淤滞,其实所有的感冒药和发汗药都是治上焦淤滞的,每天泡脚、跑步、洗热水澡也是开上焦淤滞的。开上焦的时候不要过,比如发汗过了,会泄漏损耗身体的能量,结实的孩子还没有关系,但体质比较虚弱的孩子就会有影响。所以,比如泡脚,老人和身体弱的小孩,泡到身体温暖就可以了,以不要出汗为好。

听众:不到两岁的小宝宝睡前也可以泡脚吗?

李辛:李辛:泡脚对流通气血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健康的小孩的气血一般都比成年人流通得好,不一定需要泡脚,有时候泡了反而过了。如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可以排一下顺序,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必要的。小宝宝一两岁的时候,对他最重要的是一个非常祥和安静的妈妈的怀抱。

我在看诊时碰到过这种情况,有的妈妈很有责任心,每天列了很多对宝宝健康有利的项目菜单,一条条的都要执行到位,搞得自己很累,宝宝也被折腾坏了。妈妈要注意自己的状态,如果妈妈在很纠结很生气的情况下,孩子就会睡不了觉,或者情绪不好;或者妈妈喜欢吃垃圾食品,小宝宝的消化就会不好,或者脸上身上容易长湿疹。

跟安心、放松、找到自己和孩子适宜的状态相比,泡脚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养生的方法很多,在合适的时候再拿来用就好。

我们接着说,感冒清热冲剂是开上焦的,偏凉开;小柴胡冲剂是温开。体质偏寒用小柴胡,偏热用感冒清热。如果分不清偏寒偏热,但是他没有显出明显的热,中下焦又常常不足的,就选用温开。午时茶既能开上焦,又能开中焦。

常用的草药有苏叶,开上焦、中焦,加红糖泡水,很好喝。车前草是流通三焦的,能清肺、开表、和胃,还能把热从小便里排出来。还有白茅根,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挖这个药给我吃。小孩子如果有一点热,会流鼻血,或你判断他是身体有热出不来引起的,它能止血清热,利尿渗湿,味道也很好,现在新鲜的不常见了,干的也可以。

如果上焦和中焦都虚,把调理的重点放在中焦,这个时候中焦是本,上焦是标。还需要衡量他哪个症状严重,比如说两种情况,第一种他发烧、咳嗽、痰很多、流鼻涕、打喷嚏、怕冷,他平常中焦虚,但现在症状急,急则治其标,还是用感冒药,但用什么样的药,包括怎么保护他的中焦,要考虑到。第二种情况,有一点点烧,烧不起来,有一点点不舒服也不严重,或者已经好几天了,这个是缓症,缓则治其本,就从中焦入手。大家慢慢体会这个理论。

听众:如果小孩子皮肤过敏很多年,是什么问题?

李辛:如果是单纯的皮肤病,不会拖那么久,皮肤在表,属于上焦病,单纯的皮肤病,用治感冒的解表药也能治好。我们说过人体可以分上中下三焦,三个圈圈,好比我们的三个房间,单纯的垃圾,又离前门最近的,直接从前门扫出去就行。

但如果是两三年或更长时间的皮肤病,其实是中焦虚,下焦也虚,邪气深入人体,堵在那里,或者说因为人体中下焦虚滞、淤滞,没有能量把这些邪气排出去。时间长的皮肤病一定要调整他的中焦和下焦。

如果家人有皮肤不好的,医生开的中药特别苦,里面有大量清热解毒的药,虽然可以治疗皮肤病热毒瘙痒的“标”,但要评估中焦脾胃是否能承受。如果吃了一个礼拜效果不太好,或者胃里不舒服,可能要平衡一下药的方向,治标的同时,要兼顾中焦和下焦。

现在有不少小孩子感冒,家长以为是热性感冒,会去买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大青叶、紫花地丁,都是很寒的药。这种只适合单纯的某一类型的感冒,或者说中焦下焦不虚的感冒,大家需要鉴别。

同样,慢性鼻炎、慢性皮肤病、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中耳炎,都不是单纯的问题,在治疗的同时,必须考虑中下焦的能量分布和流通情况。

常用艾灸、敷贴和按摩

如果小孩子能做到静止不动,艾灸是个效果挺好的调理方法,尤其对于虚寒体质的孩子非常合适。

孩子中焦虚,可以每天艾灸中脘、足三里各二十分钟。如果中焦不是很通,足三里多灸一会儿,也可以再加下巨虚,或阳陵泉。一般中焦有问题的这几个穴位常常轮流替换着灸,每天选二到三个穴位,每个穴位灸十五到二十分钟,不需要太长时间。不用犹豫,到底是这个穴位多灸一会儿还是那个,最好的学习是尝试,每天灸,加上观察,你会对这些越来越熟悉。

在给孩子灸这几个穴位之前,建议先给自己灸,掌握角度和距离,不要太近太烫,温热为度。自己灸得有感觉了,知道灸了以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再给孩子灸。

下焦虚,可以灸神阙(肚脐)、关元,或者再加两侧的肾俞,最后再加一个太溪。为什么最后灸太溪呢?因为灸是增加能量,神阙、关元、肾俞是在身体的下焦,也是收聚,脚上的太溪呢,属于下焦更深层的收聚。下焦虚,艾灸的目的是帮助身体往下焦的方向增加并收聚能量。这个跟大家打完太极、练完桩功来个收势的动作一样,这个动作就是相当于灸太溪,收住能量。神阙这个穴位既补中焦又补下焦,一个穴位就可以解决。

小孩子如果好动,不愿意灸,怎么解决?可以拿肉桂30克、吴茱萸10克,打粉,可以用很久。晚上取出指甲盖大的一点点,加一点点醋,如果小孩的皮肤对醋敏感,可以减少醋的用量,加一点蜂蜜,把它捏成一个小丸子,赤豆这么大,放在小孩子的肚脐里,再用邦迪一贴。夏天放24小时,冬天放48小时,再换。

这个方法既补中焦、下焦,又能帮助中下焦运转,晚上还能帮着身体把气收回中下焦。小孩消化不良、尿床都可以贴;老年人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风湿痛也可以用这个方子,可以用一分大的小饼贴在涌泉穴,因为涌泉穴是肾经,直接从调整下焦开始。

按摩也是个很简单的方法,比如常说的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可以按摩一下合谷、足三里、或者曲池,合谷曲池是上焦的,足三里中上焦,偏中焦,有和胃和肠的作用。或者家长可以帮孩子按摩一下督脉、膀胱经,对于里面还有能量,中下焦也不虚,直接开表就可以解决,按摩督脉、膀胱经代表什么呢?是顺。因为膀胱经是人体的表面,外面一圈,相当于城市的绕城高速。如果是表面的感冒,你把表面动一下,邪气就出去了。

有的家长知道按摩好,但还不了解重点、方向,每天把小孩子全身都揉一遍。全身揉一遍是什么意思啊?把有限的能量给分散了。身体正准备集中力量跟表面的敌人打仗的时候,你使劲儿把全身都揉一遍,把能量都分散了。打仗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折腾了几次,人体没有能量了,所以那个孩子第二次来的时候,两眼无神、精神萎靡。第二次开方,我给他吃的全都是补下焦的收聚能量的药。第一次来我只给他开了三五天的药,第二次来我给他开了两周,我说感冒好了还得继续吃,为什么呢?因为第二次的药根本没有管这个感冒(标),而是在调整身体不平衡的能量(本)。

所以,上中下三焦三个圈圈,重点要照顾中焦下焦两个圈圈。

按摩只需要学很简单的方法,不需要很复杂的花式手法。分开看就是一个是按法,一个是摩法。我们可以自己学一学怎么按摩,学会了以后就可以给小朋友按摩,给父母按摩,也可以给自己按摩,比如摩腹,就是一个很好的自我保健手法。

有个穴位叫三阴交,把自己的手搭在三阴交上,不用力。我们现在感觉一下,自己的三阴交是冷的还是热的,松的还是紧的?

听众:感觉是温的。

李辛:温的很好,冷的凉的可能是下焦虚寒。觉得肌肉是厚的还是薄的?

听众:厚的。

李辛:厚说明还有点资源,不过需要分清是结实还是水肿。薄的就是资源不够。手是冷的还是热的?

听众:热的。

李辛:如果手是温热的,可以直接搭在三阴交上,手上的热量会渗透进去。不需要意念,就是自然的热传导,物理现象。没事的时候,放松,把手放在这里。

小孩子脾胃不好,可以把手放在他肚子上。前提是你自己不能太虚太累,手不能是冷的。

我们再来试一下,把手放在自己的肚子上,闭上眼睛感觉一下……手心的热量是不是在传递?放在神阙,或者中脘,或者关元,另外一只手放在后面命门,轻轻地搭在那里就可以。

我们做一分钟,注意力放在那里,继续感觉。前后两只手的热量好像在中间连通,进入身体。这是最简单的补中下焦、补元气的方法。对于特别虚的小孩子,每天用这个方法就可以,这个方法非常温和,没有副作用。

有一年因为医疗事故,我爸爸急性肾衰竭,极度虚弱有生命危险的那段时候,我早上四、五点钟起来,把手放在他神阙和关元上一个多小时,再给他灸两个小时,这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后来他身体恢复得非常好。这种补元气的方法对最虚弱的人都很合适,而且很简单。

肚子越来越温热了,挺舒服的。我们大人工作疲劳的时候,在办公室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回收一下神气,怕同事看着奇怪可以光捂前面。

听众:老师,如果拿个热水袋捂行不行?

李辛:热水袋也有用,但不一样。如果小时候你妈妈从来不陪你,就给你一只玩具熊陪你,哪个好?这个不光是热的问题,人有精气神的灌注,有爱,有关心,其实整个过程是有我们看不见的生命力在流动的。

如果有肚子痛,受寒了,胃里发胀,手边又没有艾条,我们可以把一只手放在肚脐或者中脘,还有一只手放在腿上,这是先补中焦,然后把能量引到腿上。自己回去试一下,会感觉到腿上的热量会跟肚子接通,还能通到脚上。中医的导引就是这个道理。还可以一边捂阴陵泉,一边捂阳陵泉和足三里,这是在开中焦,或者开下焦,也是在补。

按,不用很大的力,越放松,效果越好。

我二十几岁,在北京的卫生学校做代课老师。有一次,我下了课,听到楼道里传来一阵哭声。我过去一看,一个女学生在教务处的沙发上哭,痛经。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药,也没有艾条,怎么办?我先把手捂在小腿下部的三阴交和绝骨,两只手这么一合,让这里温热起来。这就像下象棋或者下围棋,先布局,把气先引到下肢,然后再把手放在血海,也是让她热起来。最后,一只手放在她的肚子上,一只手放在她后腰上,也就五六分钟她就不痛了,通了就不痛了。这些方法大家自己去试,特别有效果。

听众:您说一个是手要温热,第二就是不要太虚寒的人,是不是太虚寒的人如果帮人家施术,自己会有损伤?

李辛:真正虚寒的人心里常会担心自己有损伤,如果不常有这个担心,通常不是虚寒的人。天地之间自有大能量,这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你了解自己只是负责接通而已,而不是把自己的能量分配出去,单独的个体能有多少东西给予?

所以,当你手够温暖,心里也有关心的时候,你放在那里,就会有接通的作用,这是一个自然的交流。比如有人肺虚,把手放在他后背的肺俞穴附近。原则是静,还要虚。什么是虚?当你把手放在那里的时候,把它忘掉,不要想着他有病,会不会好,我在给予,我给了他会不会虚,他的病会不会到我这儿,不必想那么多。放在那儿就行了,自然就完成了。

按摩,对幼小的孩子特别合适,小孩不适合很强的手法,现在按摩店大多数太用力了。按摩可以分力、气、神,“力”的重要性排在“气、神”之后。后背、腿、腹部都是适合摩的部位,慢慢地用心地做。要专心,要“松、静、柔”,如果妈妈一边按摩,一边想着别的事,效果不会好。

选择双方都舒服的姿势。有时候隔一块布好像好按一点,你能感觉到你的手,也能感觉到手下的皮肤,慢慢按的时候下面每一点回应的力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会硬一点,有的地方会软一点,有的地方是凹下去的。你自己慢慢练习,看怎么揉自己手舒服,对方也很舒服。有时能感觉到手下的肌肉里面有点空,或者有点干瘪,轻柔的按和摩会帮助它慢慢充气。

关于按摩,建议大家先学习按法。手不动,体会手下细微的变化。当体会很细了以后,再开始摩,做到每一个动作你内心是清晰的。对小孩子的按摩要先分清整体的虚实,哪里需要开,哪里需要阖。

按摩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小孩跳出现在的格局。我们大人也常常会陷在某个心理和生理的格局里,时间久了就会发闷,或者生病,需要自己想办法跳出这个被困住的格局。

小孩子在生病的格局里,如果他还有能量,需要开,你帮他全身轻轻揉揉地按一遍是可以的,或者他需要阖,你就把手放在那里,或加一点点力量给他。

比如三阴交,第一个方法是手搭在这里,有热量自然透进去;第二,我身体微微前倾,自然就有一个力量压上去了,不要很用力,手放松的。大家自己去试力度的掌握,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实用。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这位同学的肩膀不舒服,我站在他后面帮他按摩肩膀,我身体往前一倾,力量就下来了,我的手其实没有怎么动和用劲,一个身体的简单角度的移动,就完成了力量的调节。按着不移动,在《黄帝内经》里叫“按摩勿释”,按在上面,不要松开。

现在流行的按摩一直在动,太快,变成一个散的、泻的方法,适合体质强壮的人,但现在真正强壮的人不多。对于虚人的按摩要以静、慢、柔的“阖”法为主。可以让小孩子趴下,一只手放在命门上,一只手放在小腿肚子上,保持十分钟。如果真能静下来,比如长期打坐、站桩的家长,孩子下焦的寒热虚实是可以感觉到的。

听众:我把手放在小孩背上,过了大概个把小时,等他醒来,我的手都湿了。会不会是小孩体内的湿?他背很凉。

李辛:可能是你身体的能量把他的寒湿引了出来,或者你们两个都比较湿。正常情况下,几分钟就会有感觉。如果这个小孩体内有湿,手放在上面,几分钟就湿黏黏的。当我们在问我的孩子到底是寒性的还是热性的,有没有湿气,用手就可以感觉到。

听众:加意念会不会加强感觉?

李辛:不需要加意念,意念是人为的东西,它有时并不符合身体的实际需求。

听众:老师,我自己老是手脚冰冷,身体虚,那我不能给小孩和自己做按摩?

李辛:可以先加强运动,把自己的气血好好运转一下,也可以把手捂热了再做。

今天讲的一个是简单的思路,希望大家回去试一下。我还是第一次讲按摩的方法。这是了解自己和小孩子体质的简便方法,也是你们深入学习的前提。

如果医生自己没有吃过药,也没有摸过人,凭想象就开药,这就很危险,希望大家不要凭想象学中医。中医说的每一个东西,都是可以看到摸到感受到的。

比如下焦不足,应该能感觉到自己肚脐以下、耻骨以上这块区域是空的、冷的,或者是虚的。如果你们把手放在上面,虚的时候里面像是有个凹陷的洞,热量自己会传进去,放在那里半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的话,里面慢慢有充满的感觉,这个感觉也许会持续很多天。这些都是可以直接体会到的。前提是需要打坐,安静下来,很多东西就能够直接知道。中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用理论去推的,是通过实践体验的。

当你静下来的时候,处理家人的健康不难。我虽然是中医大学毕业的,但打坐让我感受到很多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然后,用自己的手给自己和家人做按摩,给自己做艾灸,通过实践,会明白很多东西。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当体质改善了以后,有几种可能:第一,身体会好,原来的症状会改善;第二,身体本来隐藏的问题,会反映出来,身体自动进行必要的改革。这种反应过程怎么处理?会有哪几个阶段,怎么去判断?还有怎么通过望诊看他的表象、舌头等来判断寒热虚实,我们后面接着讲。我希望大家先摸一下自己的孩子,感觉一下他到底是寒是热,是虚是实。

不让孩子的神受扰

现在的小孩,过早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过早接触高科技,过早被信息化。对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有影响。

有两种小孩子:第一种,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玩泥巴抓小虫什么的,直到小学一年级才第一次坐到课堂里开始学习;第二种小孩,五六岁就会背很多唐诗,会用电脑,会用成人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用成人的口气和成人的知识来命名、识别繁复现代的世界。

大人会觉得,第二种小孩真厉害!但这种小孩学会的部分,我们称之为“人类社会的通用操作系统”,但是通用系统肯定不是高级系统,会有很多漏洞,并且无法自动编写升级软件,需要依靠软件厂家的长期供应。

这些孩子过早地被社会化、成人化、信息化,他的精神系统就容易受到限定,也会导致他的物质系统——身体受限、僵化,进而发展成某些疾病。过早的信息化,会导致杂乱信息接受太多,就像树干不粗壮的小树,硬是催生出了很多的叶子,挤在一起。这样的小孩会引出很多问题。

有个哲学家说过:空气是供你呼吸的,不是供你分析的。周围的美好事物是让你感受的,不是让你来命名的。我们成年人习惯分析、习惯命名,小孩子过早成人化会遇到麻烦,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灵动的感受力会过早、过多的让位于格式化的思维方式,以后会比较像被创造出来的机器,而不是拥有创造力的人。

我们学习了几种不良体质,有中焦虚、下焦虚、中焦淤滞、上焦淤滞。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神。神不定,或者神受到了影响,人也会生病,比如有时候突然碰到大喜大悲的事情,或走路时突然有摩托车骑过来把包抢了,这就是一个神受惊的状态。

有个小孩子,一岁,下半夜他就会哭叫,醒了就不敢一个人睡觉。平时睡一两个小时就会醒过来,不想吃东西,大便次数正常,但发绿。家长说前一阵春节期间放鞭炮,孩子被吓到了。

这样的孩子很多,一般被吓到或者神被干扰用朱茯苓10克、生甘草2克、生龙骨15克,三味药泡水或者煎都可以,或者朱茯苓一味药也可以。这个方子比朱砂安神丸更适合脾胃虚弱的小孩,朱砂安神丸是治疗失眠的,它有黄连、生地,比较寒滞一些,对中焦会有些影响。如果只是神受到了影响,喝前面的小茶方就可以。还有大一点的小朋友玩游戏,看一些让人害怕的东西,比如恐怖片,神受到影响了,用这个效果挺好。大人也一样。

惊吓小茶方:朱茯苓10克、生甘草2克、生龙骨15克,泡水喝。

大家不要认为恐怖片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不是真的,其实,这个世界是能量、信息构成物质并影响物质的,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永远在被周围的能量、信息所影响着。看恐怖片,你就和这类的信息场相连通,会被它负面、阴暗的能量所包围,尤其对于敏感的人和幼小的儿童影响更为明显。大家一定要谨慎。

这些年我接到很多看恐怖片出问题的病例。有些只是看恐怖片,影响到了身体的能量体,有的已经影响到身体。有些是可以用中医或者用现代医学处理的,有的是我治不了的。

有一个病例,比较特殊。小孩子胸口痛,一直处在害怕恐惧中,而且随时会“咕咚”倒在地上。她的家在杭州,医院都去检查过了,找不到原因。那天,我给她看完病,开完方子,出门之前,她就“咕咚”倒在地上了。这种情况已经两个月了,看过心理科、精神科,西医检查也没有原因。小孩子说她能看到鬼魂。病发前,她跟几个女孩子一起去看恐怖片,几天之后,就出问题了,面色晦暗,做噩梦。医院诊断不出原因,说是癔症,但医院没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从望诊来看,这个小孩子是典型的中下焦不足,长相是那种细细小小、像林黛玉那样的,神气很敏感。当时,我清楚这类病人不是我能处理的,这种病即使吃安神类的中药,效果也不会太好。不是每个被惊吓到的孩子都会到这个程度,这种是特殊的信息干扰。所以切记不要给小孩,尤其是不要给中下焦不足的小孩看恐怖片。还有网络上那些不好的内容,不要给小孩子看。自己也别看,你看了以后,你的信息场就会被影响,然后会影响到小孩。孩子家长正好有宗教信仰,我就让他们找寺院给孩子念经,效果很好,原来小孩每天晕一次,后来间隔到七八天晕一次。三个月后又来看诊,她已经恢复了。

这个在传统医学叫做“邪鬼病”,或者“邪祟”。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古代医书里都有大量记载。这类病,属于古代中医祝由科的诊治范围,现在真正会祝由科的中医非常稀少。对于这样的病人,如果找不到祝由科的好大夫,也有其它的办法,如果信仰基督的,我会建议他去教堂;如果信仰伊斯兰教的,我会建议他去清真寺。所有的宗教,都能帮助我们接通一些最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光明”。当你陷入一个不好的状态时,不管信仰什么,能帮你带往光明的就是此刻你需要的。

建议小孩子不要去参加追悼会,医院、坟地等地方,不光指有形的病菌病毒,还有无形的信息,这些是存在的。

听众:老师,我常做不好的梦。

李辛:一般的做梦,可以吃刚才的安神小茶方。那种极度的害怕,就像在恐怖片里的害怕,一种奇怪的害怕状态,有强烈的不良信息黏附在身心上的时候,可以求助于教堂或者寺庙里的专业人士。

听众:我想问一下,小孩子五岁,一直头痛,找不出任何原因,她是比较弱,敏感,这个是不是通过祷告并治疗比较好?

李辛:如果属于不好的信息或者能量,通过祷告或念经会有帮助,针灸、中药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包括梳理亲子关系,甚至调整家长自己,调整家庭成员内部关系也会有帮助。我们的某一个问题的显现,其外围交织着一张立体的网络,一层层的关系互相影响,可以尝试找一个切入点,但也需要全方位的观察,寻找相关的原因,再解决。









































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白癜风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hbwh/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