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声反射从无到有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5-4-30 15:51:23   点击数:
 

骨气导差(x±sx)

治疗组56耳鼓室内注药后口中立即出现苦味45耳,次日出现9耳,未出现苦味2耳

1.2 方法

a型图构

56

41

a型图

48.78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1期第14卷 经验与教训

自1996年起我科对45例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后行鼓室内注药,配合鼓膜按摩及滴鼻、口服药物治疗,其听力提高及鼓室图由“b”“c”型图转a型图明显优于38例未行鼓室内注药组(对照组),现将两组治疗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听力提高情况 db hl

1)与对照组相比,p<0.01

治疗组

8.93±2.34

13.441)

44

35

56

治疗前

1.1 一般资料

b型图

在符合国家隔音标准的测听室内用德国产bosch纯音测听仪以及丹麦产的zodiac 901型中耳分析仪测试出患者抽液前的纯音听力和鼓室图及声反射阈值治疗后两周再次进行听力及声阻抗检查

两组病例均为随机抽样,病史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伴耳闷及听力下降,病理、年龄及鼓室积液的性质无明显差异经1~2次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诉听力提高,耳闷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两周后复查纯音听力及声阻抗,两组治疗均有效,主要表现为气骨导差缩短,鼓室图大多变为a型图其中声反射从无到有,耳鸣消失,耳闷消失,听力提高,鼓室图由“b”“c”型变为a型为治愈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听力及鼓室图变化情况见表1和表2

耳数

对照组

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听力减退一般为传导性聋,可轻可重,重者可达40~50 db hl,病程长的病例亦可能成为混合性聋鼓室图由a型变为b型或c型图,因咽鼓室粘膜变态反应使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导致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故鼓膜穿刺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用方法之一,其能有效地减少中耳积液,明显改善耳内阻塞感,提高听力从表中看出治疗组听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a型鼓室图也较对照组增加,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仅行抽液后因未进行系统治疗而复发率高,即b型图存在多治疗组抽液后则采用了免疫抑制剂、血管收缩剂和粘液溶解剂等鼓室内注射,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局部水肿;同时针对病因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解除邻近病灶的影响,更有效地提高听力和使异常鼓室图变为正常鼓室图■

1 资料与方法

8.17

11

12

:潘丽 范丽

3 讨论

治疗组45例(56耳),男26例,女19例;年龄10~60岁,病程1周~12个月21例伴耳鸣,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约为15~35 db hl,声阻抗检查结果为“b”型鼓室图46耳,“c”型鼓室图10耳;鼓室穿刺抽出淡黄色透明稀薄液42耳,白色粘液5耳,黄色粘稠液9耳液量约0.2~0.6 ml

表2 治疗前后两组鼓室图变化情况 耳数

45

治疗后

c型图

80.361)

对照组38例(41耳),男21例,女17例;年龄12~68岁,病程1周~12个月17例伴耳鸣,纯音测听气骨导差约为10~30 db hl,声阻抗检查结果为“b”型鼓室图33耳,“c”型鼓室图8耳;鼓室穿刺抽出淡黄色透明稀薄液31耳,白色粘液2耳,黄色粘稠液8耳液量约0.2~0.5 ml

治疗后

组别

对照组

(收稿 1999-03-08 修回 1999-11-22)

治疗前

21

20

2 结果

41

组别

治疗组经鼓膜穿刺抽液后,将0.1%盐酸肾上腺素0.1 ml加地塞米松0.5 mg、糜蛋白酶4 000 u混合后向鼓室内注入0.1~0.2 ml,并嘱患者捏鼻吞咽2次对照组常规消毒外耳道,用浸有1%地卡因耳用棉签置于鼓膜表面麻醉5 min后取出,用1 ml皮试注射器连接5号长针头于鼓膜紧张部前下或后下方刺入中耳腔,轻轻回抽后更换穿刺部位再次抽吸,尽可能抽出中耳积液,抽出针头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填塞于外耳道口两组患者均配合鼓膜按摩、1%麻黄素滴鼻、口服泼尼松5~10 mg,3次/d,以及口服抗生素治疗

b型图

6

17.10±1.96

分泌性中耳炎两种治疗方法的听力及鼓室图变化对比

2.90±1.10

16.34±1.41

成比(%)

单位:潘丽(云南省第一人民耳鼻咽喉科 昆明,);范丽(云南省第一人民耳鼻咽喉科 昆明,)

治疗组

耳数

1)与对照组相比,p<0.01

听力提高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hbwh/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