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阻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表现。常发作于伤风后,或不知不觉中发作。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有些患者有轻度耳痛。孩童常表现为听话愚钝或注意力不集中。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听力减退;2、耳痛;3、耳鸣。假如呈现以上情况,点穴疗法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四大穴位
1.听宫“宫”指重地、要处,点按此穴有利于听觉康复,故名听宫。
方位:坐落耳前、耳屏尖相平的下颌关节后方,微张口时呈凹陷中央。
主治:中耳炎、耳聋、耳鸣、牙疼。
2.合谷相会为“合”,泉出通川为“谷”,故名合谷。
方位:拇、食两指打开,以另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尖抵达的地方。
主治:中耳炎、流涎、目疾、头痛、牙疼、咽喉胀痛、伤风等。
3.翳风翳风是三焦经和胆经的交会穴,其深部挨近面神经,有清热散邪,聪耳明目之效果,故是医治面神经的主要穴道。
方位:坐落耳垂后方的凹陷中,当下颌角与乳突之间洼陷顶用手按压时有显着的酸、胀、麻的感受。
主治:中耳炎、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耳聋、耳鸣、腮腺炎等。
4.外关前臂伸侧为“外”;此穴犹如“关”口,与内关相对,故名外关。
方位:坐落腕背横纹正中直上2寸,挠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中耳炎、腕痛、热病、耳聋、耳鸣、偏头痛、关节痛苦等。
按摩疗法
(1)取座位,家人立其身后,用两手中指指腹端按揉听宫、听会、下关穴各2分钟。
(2)取座位,自己用中指指腹端轻揉耳门、听宫、翳风、外关、中渚穴各2分钟,并合作整理头皮、拿颈项、擦大椎医治。
中药特效偏方中耳炎辅助治疗:韭菜汁15克,加明矾1.5克,滴耳,每次1—2滴
急慢性中耳炎:夏枯草30克,龙胆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7—15天。
化脓性中耳炎:常常耳内流黄水,耳鸣疼痛,口干口苦,小便黄溺。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化脓性中耳炎属于脾胃湿热,肝郁化火者,以此方加减可获良效。
处方:丹皮6克,山栀子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党参15克,滑石15克,苍术10克,木瓜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炒谷、麦芽各10克,连翘15克。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疗程,一般连续服用2个疗程。
说明:此方适用于脾胃湿热,肝郁化火者,以耳内流黄水,耳鸣疼痛,口干口苦,舌红苔黄为辨证要点。
本病治疗抓住肝、胆、脾三者的辨证关系,以清肝泻火,健脾渗湿,清热解毒为治疗之基本法则。
头痛者加白芷、细辛、羌活疏风止痛;口苦加黄连、山栀子清泻胃火;牙痛加生石膏、升麻升散脾胃伏火;口舌糜烂者加大黄、黄芩、黄连清胃泻火;泻泄加炒山药、炒白扁豆健脾化湿。
私人养生顾问
本平台常年招生与办理中医理疗证书。
中医康复理疗培训中.......
小儿推拿特色公开课
人力资源岗位资格培训
高级班孙老师
孙老师工作瞬间
咨询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