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药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
2细菌耐药——无药可用
抗生素本来就是消灭细菌的小能手,但在杀灭或抑制过程中,细菌也一直在“反抗”。细菌为了生存,在跟药物的不断抗争下改变了自己的性质和状态,来维持生命,导致细菌耐药。如果继续乱用,年人类因此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万。
3“炸”毁肠道——数年恢复
服用抗生素的同时,肠道菌群也无一幸免,无论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抗生素药物每使用一次,就相当于在肠道里投了一颗“炸弹”,它对肠道菌群能够造成非常大的破坏,甚至需要数年才能恢复。
4影响大脑——记忆力变差5细菌耐药——无药可用
过量服药,会导致体内的细菌产生靠药性,最终导致生病的时候无药可用
一招识别抗生素1名字中带
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等。
2名字中带
各类抗生素都有用这个词干。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
3名字中带
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4名字中带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作词头。例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5名字中带
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6名字中带
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土霉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7名字中带
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另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在药品标签或说明书的“适应症”或“药理毒理”一栏中,凡表明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的药物,具有抗菌作用或抑菌作用的药物,就是人们指的抗生素,即用于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
这些常见病不需要抗生素1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治疗不及时,会转成慢性咽炎,出现干呕、嗓子痒等症状,但一般并没有任何病菌,只是由于咽部黏膜已有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如黏膜充血、肿胀、肥厚、干燥、变薄、萎缩等。
除非有细菌感染,如咽部有脓点、出现发热等症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且遵医嘱。
2妇科炎症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而对于阴道炎、外阴炎等,只有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需要抗生素,其他都是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的。
3前列腺炎
据多项研究调查,只有约5%~10%的慢性前列腺炎有明确的细菌感染,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而且慢性前列腺炎的抗生素治疗,应依据下尿路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而不是觉得自己发炎不舒服而随意服用抗生素。
4腹泻
腹泻病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抗生素对于非感染性腹泻病没有必要使用。由于病毒引起的寒湿型腹泻、暴饮暴食引起的伤食腹泻,以及脾虚引起的脾虚腹泻,都不适合用抗生素。
5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并无作用,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病毒引起的感冒大约病程5~7天,大多数患者都可自愈。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高烧、气喘,应及时就诊。
即使某次感冒合并了细菌感染,医生开了抗生素服用,下次感冒又出现同样症状,也不可使用上次剩下的药,因为感染的细菌可能不是同一类。
6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高烧、呕吐等症状时,确实要遵医嘱用抗生素。但慢性中耳炎是否要用抗生素,应听从医生建议。如果觉得耳朵发炎而自己不规律地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大耐药风险。
7腮腺炎
腮腺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佳、呕吐等,数小时腮腺肿痛。腮腺炎是由病毒入侵引起,所以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
8鼻窦炎
鼻窦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很难分别,应请医生判断。约有三分之一的鼻窦炎患者会继发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9胃炎
胃炎有的是感染性炎症,如由幽门螺杆菌或其他细菌引起,但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却不能套用一般的抗生素治疗,它顽固得很;而如果是因为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胃炎,如长期过热、粗糙食物、饮酒、药物等,服用抗生素更不会有效。
10尿路感染
急性膀胱炎是下尿路感染的一种,一般女性常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可有血尿或者发烧。尿路感染需要查明有关细菌,再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使用遵医嘱~赶紧给身边的朋友发一份吧!来源:健康时报
延伸阅读: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避免对抗生素下面的这些误解,正确对待和使用抗生素。
误区1:抗生素就是消炎药
抗生素消炎,是通过杀灭引起炎症的微生物来缓解症状。如果消炎时不加辨症,鲁莽地把抗生素和消炎药画上等号。宝宝稍有炎症症状,就急忙吃抗生素压一压,很可能不但无法治愈疾病,还会给宝宝身体带来伤害。
因为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如果滥用抗生素治疗无菌性炎症,抗生素进入人体后将会压制和杀灭人体内的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调,导致宝宝抵抗力下降,反而不利于对疾病的抵抗。
误区2:越贵的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效果越好
价格高低不是衡量抗生素药效好坏的标准,抗生素使用最好做到因人、因病,个性化给药。
首先妈妈需要明确一点,不是所有抗生素对所有细菌感染都有很好的疗效。每种抗生素都有自身的特性,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杀灭或抑制作用也会有侧重。比如价格低廉的红霉素对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疗效很好,而价格昂贵的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疾病反而不如红霉素有效。
另外,即使面对两种或多种抗生素都对该种疾病有效时,也建议优先给宝宝选择初级抗生素,这样一旦初级抗生素的疗效不够理想,或是宝宝对其产生抗药性,还有升级更高级抗生素的余地。
误区3:抗生素是治疗感冒的特效药
病毒和细菌都可能引起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感冒有效。而事实上,80%的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抗生素对它是无能为力的。
宝宝感冒时,很多妈妈习惯自己用复方感冒药搭配一点消炎药(抗生素)给宝宝自行治疗。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宝宝是病毒性感冒,吃抗生素不但对治疗没有帮助,还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等宝宝哪天真的感染了细菌,抗生素的药效反而不那么理想了,导致疾病越来越难治。
误区4:一种抗生素不管用,马上换另一种
任何药物起效都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使用抗生素3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持续加重,才会考虑更换。
误区5:一旦有效就停药
抗生素的使用有一个周期,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根本见不到效果;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须的周期。
如果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的话,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还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1、首次服用两倍剂量
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起到尽早抗菌的效果。
2、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一种抗生素能奏效时,就不要同时用两种,以减少细菌接触药物(不对症药物)机会而产生耐药性;一种抗生素连续三天以上使用无效,即表明致病菌对该药可能已产生抗药性,应更换另一种敏感的抗生素或采取联合用药。
3、避免长期用药
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正常菌群死亡。对于较严重的炎症,易采用大剂量短期静脉给药或联合用药,以减少长期用药。另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局部应用抗生素,也可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发生,应尽量避免。
4、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
联合用药时存在抗生素之间或抗生素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在不清楚使用方法前,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切不可自行主张,以免发生毒副反应。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