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治耳病验方集锦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7-3-12 9:45:24   点击数:
 

耳鸣耳聋可不是什么小毛病,如果能有这种情况可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了,这往往是身体内部出现状况的信号。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甚至消失。耳鸣可伴有耳聋,耳聋亦可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临床表现和伴发症状虽有不同,但在病因病机上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均与肾有密切的关系。

仙鹤草治疗耳聋取鲜仙鹤草(连根)克,加冷水适量,大火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对链霉素及其他西药引起的耳鸣、耳聋疗效极佳。路路通治疗耳鸣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成药液频饮,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菖蒲甘草汤治疗耳鸣取石菖蒲20克,生甘草10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分2次服用,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葛根治疗特发性耳聋取葛根适量研成粉末,用空心胶囊装后吞服,每粒含药0.5克,每日2-3次,每次3-4粒。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通气散治疗耳鸣及耳聋取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将其烘干,共研细末备用。主要用于链霉素类药物引起的耳聋或耳鸣,每次口服0.6-1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地柏煎治疗耳鸣及耳聋取熟地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毫升,浓煎至毫升温服,每日1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百合散治疗耳鸣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每日2次,对阴虚火旺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二至丸治疗耳鸣及耳聋取二至丸(内含女贞子和旱莲草各等份)适量,每次用开水吞服10克,每日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本方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疗效满意。灵磁石治疗耳鸣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芦瓦饮治疗耳鸣取鲜芦根10克,瓦松10克,车芯草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发性耳聋,属中医“暴聋”范畴。目前有从中西医结合、针药结合、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报道较多,但是热敏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临床报道较少。热敏灸疗法是用艾条热敏化悬灸涌泉穴(该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疏通经络、清泄风热、引火下行、聪耳开窍的作用,能减轻听神经水肿及小血管平滑肌痉挛,使内耳耳鸣减轻,恢复患者听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上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取穴:涌泉、听宫、风池。

  操作方法:艾条热敏化悬灸患耳侧涌泉穴,按下述步骤分别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部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1分钟,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1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此时在穴位处出现的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或其他非热感(如酸、胀、压、重等)感传时,即是腧穴热敏化了。施灸至感传消失、皮肤灼热为度,每次施灸不少于30分钟,每日1次,同时配合针刺患耳听宫及风池穴,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耳鸣耳聋验方石菖蒲60克,猪肚1个,葱克,食盐12克备用。洗净猪肚及葱,将菖蒲、食盐共入整个猪肚内,同放进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小火炖,猪肚炖熟后,除去菖蒲。猪肚及汤在2—3天内吃完。

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经验经验方:知柏地黄丸适量。用法:每次服1丸(9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次。疗效:本方治氨基甙类药物引起的耳毒性症状44例,结果单纯耳鸣者16例均治愈;耳鸣伴眩晕24例中,治愈16例,好转8例;耳呜伴听力减退2例好转,耳聋2例无效。化脓性中耳炎外治验方:冰片1克,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将冰片研细末放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注射液中溶解,保存备用。

使用时,先用双氧水洗净耳中分泌物,再用棉签拭干,滴冰片液3-5滴,用药棉堵住耳孔,防止药液外流,每天3次。

该法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特别是小儿急、慢性中耳炎治愈率达99%,且药材价廉易取,操作方法简单。

湖南省新化县

医院

主任医师李典云献方

耳鸣“七窍不通”中医处方:耳鸣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如闻潮声,或细或暴,妨碍听觉的一类病症。不包括耳道异物、感染之类;耳道正常却感耳鸣者是也。《医学入门》中有“耳鸣乃耳聋之渐也”的记载,治疗不规范,耳鸣易造成耳聋。笔者临证中遇到1例耳鸣患者,用山楂配当归治疗,获得痊愈,报告如下。

  阎某,女,62岁,年8月5日初诊。

  患者2年前大发脾气后耳鸣如潮,以为是短暂的“七窍不通”,没有引起重视。2周后,耳鸣没有缓解迹象,医院五官科检查,未发现何器质性疾病,以神经性耳鸣治疗1月余,未见明显好转。后间断请了诸多中医、西医治疗,疗效不显。近2周耳鸣加重伴心慌,再次医院检查发现有脑供血不足,余无异常。遂求诊中医。

  刻诊:消瘦病容,时有叹息,自述双耳内时有如潮水响声,头晕,纳差,心慌,偶有心烦。查双耳耳道未见异常,血压:/65mmHg,心率56次/分,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

  西医诊断:脑供血不足,神经性耳鸣。中医诊断:耳鸣,辨证属肝肾阴虚,虚火上冲。

  处方:炒山楂15克,当归20克,杜仲10克,炒何首乌10克,柴胡15克,郁金12克,熟地黄15克,大枣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

  二诊:耳鸣有微弱缓解,头晕减轻,余证如前。把炒山楂加至20克,加木香15克,10剂。

  三诊:患者服用二诊处方6剂后,头晕目眩半小时,随后矢气数次,耳鸣突然好转。真是“郁气不通,阻碍七窍;肝肾阴虚,无力推气”。遂调整用药。

  组方:炒山楂20克,当归20克,人参15克,鸡血藤12克,木香15克,郁金15克,大枣10克。10剂。

  四诊:耳鸣明显好转,饮食佳,余证消退。再加减治疗3周后,诸症悉除。随访2年,耳鸣未复发。

  按:患者因大怒伤肝,肝气郁结,内阻气道而致。后因治疗不佳,伤及肝肾,阴虚火旺,气结郁火交加而迁延不愈。山楂具有行气散结,健脾消食、散瘀止痛等功效,久服不碍脾;《医学衷中参西录》称“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

  《本草正》中认为“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再加辨证用药,共奏疏肝不伤气,散结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养阴不碍邪之功。

赵志付“刚柔辨证”理论治疗神经性耳鸣: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出现,在这种长期高压状态下,社会因素及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即心身疾病人群越来越多,中医心身医学也就应运而生。中国医院赵志付教授首次提出运用“刚柔辨证”理论辨治心身疾病,这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更有所侧重,有所突破,且在指导临床应用上更加实用有效。笔者有幸跟随赵老临床学习,受益颇多,现将其中一则运用“刚柔辨证”理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验案整理如下:

  张某,女,64岁。年12月27日初诊,以耳鸣3个月为主诉来诊,患者自年9月开始出现耳鸣,经他院五官科检查,被诊为神经性耳鸣,曾服用营养神经药及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未见明显疗效,此次来诊时诉自感声响如潮,夜间及情绪波动时尤甚,心悸,失眠多梦,难以入睡,健忘,时有头晕头胀,平素性急易怒,纳可,胃脘胀满,口中异味,大便干燥,2~4日一行,舌红苔薄黄,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达/90mmHg,未规律服药治疗。

  经辨证属刚证里的虚证:心肝阴虚阳亢型。治法:柔肝养心,滋阴潜阳。处方如下:

  白芍20克,丹参30克,炒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百合30克,首乌藤30克,炒白术20克,茯苓30克,白蔻仁12克(后下),栀子10克,丹皮12克,石决明6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肉桂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十四剂后,自感耳鸣次数有所减少,睡眠明显好转,时有头胀痛,加龟板30克以加强滋阴潜阳。上方辨证化裁连服1个月后,耳鸣程度及次数明显减轻。继续巩固治疗2个月后,耳鸣基本消失,偶有睡眠不佳时出现耳鸣。嘱患者调情志,勿动怒。至今时来门诊中药调理治疗以巩固疗效。

  按神经性耳鸣为多发病,难治病,中老年妇女多见,可归属于心身疾病的范畴,神经性耳鸣多为情志所致,或素有高血压病史,肝者将军之官,性刚劲,主升发疏泄,若情志失畅,肝失条达,郁久化火伤阴,致肝阴亏虚,阴虚不能制阳,虚阳上越则耳窍作响,出现耳鸣如潮,易伴有耳胀头胀,眩晕面赤,烦躁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因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日久火灼阴伤,肝阴不足以制阳而致阳亢盛于上,故肝阳上亢的基础必定存有肝阴不足。辨证上多属刚证中的虚证,病性属虚实夹杂。治疗原则上需遵循“养肝体而为肝用”。用药上首先选用柔肝养肝类药如白芍、当归、丹参,再配以少量清肝类药如栀子、丹皮、桑叶、菊花,和平肝类药如一些重镇潜阳的金石类药,在基础上定要加上安神类药如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百合、合欢花等,最后以顾护脾胃收尾,组方严谨,丝丝相扣,临证方可见效。

  本案例中选用大量白芍、丹参以柔肝养心类药为君药,栀子、丹皮清肝热,石决明、代赭石平肝阳,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百合养心安神,均为臣药,炒白术、茯苓、白蔻仁健脾化湿,顾护脾胃,为佐药,炙甘草安中焦并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用以达柔肝养心,滋阴潜阳之力。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滋阴潜阳效果更好,或加鳖甲、麦冬滋阴清热,或加磁石以平肝潜阳、重镇安神。临证辨证选药,方可见效显著。

中耳炎有效中药外治方:中耳炎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中耳部位发生炎性变化的一种耳病。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本病属中医“脓耳”、“耳漏”、“耵耳”范畴。笔者推荐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外治方,供患者选用。

  1.鲜桑叶数片洗净后,捣烂取汁。每次将1~2滴桑叶汁滴入耳道内,每日3次,一般2~3天即愈。

  2.黄柏30克(生药),水煎为浓缩液20毫升。用此药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一般2~5天即愈。

  3.蛇蜕烧灰研末,调以麻油。用时先以3%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擦干后用棉签蘸药涂于患部,每日或隔日一次。

  4.先取3%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擦干后滴入地龙糖浸液3~4滴。治疗急慢性中耳炎,一般用药4~5天可愈。

  5.广郁金一枚,麻油少许,冰片少许。取广郁金蘸麻油少许,在清洁的玻璃片上磨取浓汁,再放冰片调匀,先用药棉拭净耳内脓液,再用此油滴耳。每日3次,一般用一枚即愈。

  6.紫草3克,放入40克麻油内,置于火上煎炸,待油变紫后滤取油液,装瓶备用。用时洗净患处,拭干后滴入上药。每次2~3滴,每日2~3次。

突发性耳聋中医名家辨治方:

治突发性耳聋(热毒上扰)方

处方:连翘12克,黄芩、玄参、桔梗、柴胡、马勃、金银花、菊花各10克,僵蚕15克,板蓝根30克,甘草6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热祛风,解毒疏窍。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热毒上扰型。症见突发耳聋,身热畏寒,鼻塞流涕,或伴腮肿,咽痛头痛,面红口燥,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数。创方者:林祖辉叶杰清治突发性耳聋(痰火郁结)方处方:陈皮、半夏、黄芩、石菖蒲、炒栀子、郁金各10克,胆南星、竹茹各6克,茯苓、丹参各1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化痰清火,开窍和胃。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痰火郁结型。症见头重如裹,心烦口苦,胸闷咯痰,恶心纳呆,或眩晕,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数。创方者:林相辉叶杰清治突发性耳聋(痰瘀闭窍)方处方:桃仁、红花、川芎、石菖蒲、三七各10克,半夏、竹茹各6克,赤芍、丹参各15克,礞石30克,老葱头5只。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活血祛瘀,化开痰窍。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痰瘀闭窍型。症见耳聋常于休息或入夜突发,胸闷心悸,或头痛如针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结代。创方者:林祖辉叶杰清治突发性耳聋(中气下陷)方处方:炙黄芪30克,党参、丹参各15克,陈皮、白术、石菖蒲、当归、川芎各10克,茯苓12克,升麻、柴胡各5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益气升提。可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中气下陷型。临床症见患者反复耳鸣,复因劳倦,突发耳聋,神倦乏力,动则心悸自汗,脘腹下坠感,少气懒言,或脱肛,内脏下垂,舌淡胖,脉沉缓。创方者:林祖辉叶杰清治突发性耳聋(脾肾虚损)方处方:仙灵脾、川芎、泽泻、石菖蒲各10克,炙黄芪、丹参各20克,黄精、熟地各30克,山萸肉、肉苁蓉、山药各12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补脾益肾,益气填精。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脾肾虚损型。症见耳聋耳鸣,常腰酸头昏,神倦乏力,劳累后突发耳聋,纳少便溏,或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缓。专家点评:突发性耳聋的预防与调养如下:1.注意身体保健避免长期接触噪声,预防老年性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现高频听阈下降,应在医师指导下服降胆固醇药、血管扩张剂及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E。2.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可减少肥胖及高血脂、冠心病等的发病可能,使脑、耳的血液供应尽可能保持在正常水平,而听力的退化就可能得到延缓。平时见到一些高龄老人,耳聪目明,其平时的饮食多为简单、清淡的。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劳累、通宵不睡觉、紧张、吸烟、喝酒等对都对耳朵有很大影响。4.慎用耳毒性药物滥用药物引起耳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创方者:林祖辉叶杰清

名医孟宪萍治突发性耳聋方:

名医治突发性耳聋(肝火上扰)方处方:龙胆草、栀子各12克,黄芩、车前子、芦荟、泽泻各14克,青黛、石菖蒲各10克,柴胡、香附各15克,大黄、通草、全蝎各6克,蜈蚣2条。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清肝泻热,开郁通窍。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肝火上扰型。临床表现为:耳聋时轻时重,每于郁怒之后耳聋突然加重,或有头痛、目红面赤,口干咽苦,烦躁不宁,或有胁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创方者:孟宪萍名医治突发性耳聋(风热侵袭)方处方:薄荷5克,荆芥、菊花、桑白皮、路路通、连翘、蔓荆子、牛蒡子各10克,金银花、升麻各15克,竹叶6克,芦根、桔梗各20克,石菖蒲12克。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疏风清热散邪。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属风热侵袭型。临床表现为:自感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耳力、听力突然下降;多数伴有头痛、恶寒、发热、口干等全身症状,脉浮大,舌苔薄白或薄黄。创方者:孟宪萍

产后耳鸣丹栀逍遥散加减治方: 史某,32岁,年3月12日初诊。自诉产后35日耳鸣如蝉,终日不休。问其病史,述其产后因事所愿不遂,郁怒不畅,当日即发耳鸣,甚则闭而不闻声音。观其形消体瘦,面色无华,神情忧郁,舌红少津,脉细而涩。此乃产后之际营血亏损,加之情怀不畅或郁怒,致肝胆气结,气郁化火,壅塞清窍而致。

  立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5克,栀子9克,牡丹皮9克,当归18克,炒白芍12克,制首乌10克,薄荷5克,灵磁石9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甘草5克。水煎服,3服,每日一服。

  3服药后,患者耳中蝉鸣顿失,饮食好转,睡眠安,嘱其原方再进两剂,耳鸣未见复发。

  产后营血不足加之郁怒情怀不畅,最宜郁而化火,阻塞清窍。取“木郁达之”、“火郁发之”之意,予以丹栀逍遥散加减,加磁石、龙牡专事潜镇,全方升中有降,使肝之性得以升发,冲和条达则郁开结散,肝滋火净,耳鸣自愈。

治耳室积水方:

方法:每日取槟榔5克,用半杯热开水浸泡10分钟。用药棉塞有积水的耳孔,蘸药水滴入耳中,侧卧使药水不流出,10分钟后取出药棉。两三小时后重复上述治疗,两日后可愈。

来源:家庭验方。本人试过很有效。

提供人:黄毅克

治疗耳聋的有效方法:突发性耳聋:葛根30克,川芎、当归、赤芍、石菖蒲各15克,三棱、莪术、香附、红花、郁金各10克,路路通、威灵仙、地龙各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一周为一疗程。一般服药2~4个疗程可获显效或痊愈。

  神经性耳聋:牛膝、山茱萸、白芍、泽泻、黄芪各15克,熟地、丹参各20克,川芎、五味子、石菖蒲、远志各10克,龙骨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30天为一疗程。

  老年性耳聋:灵磁石30克,石菖蒲20克,蝉蜕6克,砂仁、青蒿各15克,苍耳子、天麻各10克,辛夷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一般需服药15~30剂。

治耳鸣耳聋半年随访未复发:

李某某,男,36岁。年5月20日初诊。耳鸣,耳聋2周,伴头晕目糊,口苦咽干,五心烦热,易怒,舌苔黄腻,脉细数。此乃肝肾阴虚,肝胆火盛,热扰清窍所致,治疗宜清少阳郁热,滋阴镇下并用。

处方:酒龙胆草24克,酒黄芩24克,生地黄30克,盐黄柏24克,熟地黄30克,生白芍30克,灵磁石30克,生石膏30克。3剂,水煎服。药后诸症减半,再进3剂,耳鸣,耳聋诸症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八·耳部》曰:“肾窍开耳,胆络脉亦附于耳,凡本虚失聪治在肾,邪干窍闭治在胆,乃定例也。”徐灵胎评曰:“耳聋之法多端,然大段不过清上镇下。”本例患者耳鸣耳聋,头晕目糊,五心烦热,皆属肾阴亏虚,虚热上扰,患者口苦咽干,易怒,当属肝胆火盛。方中龙胆草、黄芩、石膏清肝胆郁热,镇静除烦,生地、熟地、白芍、黄柏、灵磁石滋阴镇下清虚热,灵磁石还有聪耳之功效。诸药合用,清上镇下,药证相符,故取效迅速。

耳鸣耳聋的辨证治疗:一提起耳鸣、耳聋,一些中医都认为是肾虚所致。这是因为中医说“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门户”。《灵枢·脉度》也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这里是说人的肾中精气充足听觉才会好。反之则耳失所养,必然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直至耳聋。中医还认为肝脏与耳有关联,临床发现,肝经火盛的病人常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是说脑于耳有密切联系;他认为人如脑健康,双耳也会健康。《灵枢·海论》曾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这里的髓海指的就是脑髓。中医还认为气血与耳有关联,《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临床发现,气血虚弱之人常会发生耳鸣、听力下降。由此可见,耳鸣、耳聋与脏腑、气血有关,应辩证治疗。肾阴虚型此种类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耳如蝉鸣,以午后夜间为重,听力逐渐下降。病人常伴有眩晕、失眠、健忘、多梦、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咽干舌燥,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眼花颧红,或兼见男子遗精、精少不育,女子经少、经闭、不孕,脉细数等。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的成分加入五味子、女贞子、旱莲草;磁石、龟板等水煎服。也可用枸杞、生地、熟地、山药、石斛、茯苓各20克,麦冬、天冬、菊花、山萸肉、知母、沙参、百合各10克,水煎服。肾阳虚型中年以后逐渐发生耳鸣,听力减退,多为双耳,常伴有腰膝酸软、腹胀便溏、足踝浮肿、畏寒肢冷、头晕日眩、面色白光白,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冷不孕,带下清稀量多,脉沉细无力等。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是右归丸、金匮肾气丸。也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黄芪各20克,杜仲、菟丝子、牛膝、丹参、当归、附子、肉桂各10克,菖蒲6克,水煎服。其中附子要先煎60分钟后再加入其他药物。

心肾不交型除有肾阴虚的症状外,还可有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视物昏花等症状。这种情况可在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同日帕叫匠磁朱丸。肝经火盛型主要症状为耳鸣如潮,或呈风雷声,声响较大。病人常伴有头部阵热胀痛、眩晕、面红目赤、听力下降或突发耳聋、耳痛、耳内流脓、口苦咽干、胸胁刺痛、便秘、尿黄赤、心烦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是龙胆泻肝丸加服耳聋丸;龙胆泻肝丸加服逍遥丸或丹栀逍遥丸。也可用龙胆萆、山栀子、当归、黄芩、赤芍、穿心莲、柴胡、竹叶、泽泻、生地、车前草各5克,水煎服。脑中火盛型主要症状为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听力下降、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是牛黄上清丸(片)、黄连上清丸(片)、清火丸(片)、三黄片等。也可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大黄、当归、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各10克,水煎服。髓海不足型《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脑居于头颅之中,由髓汇聚而成。脑髓空虚,髓海不足,就会影响人的听觉,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除此之外,还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失眠、头晕、心悸、多梦等。治疗该型耳鸣、耳聋常用安神补脑液(片)、补肾安神片、刺五加片、脑灵素、五味子片(糖浆)、健脑灵、叁茸安神片、何首乌片等。也可用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各15克,人参10克,大枣10克,甘草6克,五味子、刺五加各5克,水煎服。同时每日要吃核桃仁20克,分三次服。气血亏虚型此种类型的病人除有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外,可伴有面包萎黄或胱白、语声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自汗、易感冒、失眠、气短、四肢麻木、指甲色淡、心悸及女子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等。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是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八珍丸、补中益气丸、十全大补丸、八珍糖浆、阿胶补血类药、当归补血类药、参茸补血类药、参茸类补气药等。也可用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川芎、熟地、山药、苡仁、扁豆、黄芪、阿胶、何首乌各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党参可用人参代。阿胶要烊化冲服。

全国名老中医治耳聋经验:

干祖望,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擅长治疗耳鼻喉科各类疑难杂症。耳聋,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耳鼻喉科医生颇为棘手的病症。西医除了用手术等方法治疗传导性耳聋外,对神经性耳聋则只能用一些神经营养药以应付。而中医则可辨证施治,因证施法,如补肾益精、益气健脾、清泻肝胆、活血化瘀等等,其中仍然以传统的治疗耳聋方法——补肾益精为主,因肾为耳窍,《灵枢·经脉篇》言:“肾主耳……在窍为耳”。《灵枢·脉度篇》谓:“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一旦肾枯精脱,则耳失所闻,常用代表方为耳聋左慈丸。然干老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此方药效平平,不尽人意,于是另辟新径;逐渐摸索出一条新路子,即神经性耳聋始则重用升提药,继以益气健脾法奠后。

重用升提药,是指升麻、葛根、柴胡、蔓荆子四药合用,重者并非谓其加重药中剂量,而是重用升提的药味数,使其升举清阳,冲击空窍,勿虑升之太过。因耳聋乃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顽疾,一直处于古井无波、一潭死水的状态,治之之法,就是投石下井,激造波澜,然后取治,以益气健脾奠后。干老何以独独弃肾而从脾呢?主要是崇尚李东垣学说,干老认为:脾居中州,主运化水谷精微,且将精微物质上输于肺,再由肺的“朝百脉”,使诸窍得到濡养而清健,若脾土一衰,难化精微,则属于“诸窍”的耳窍失其滋养而作聋矣。《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留,脉有所竭,故耳鸣”。《嵩崖尊生全书》亦云:“脾胃一虚,耳目九窍不利,故治脾为耳症第一要义”。脾土一健,精微充足,则耳窍得养。

病案一:唐某,男,63岁,教授。12月19日初诊。自述4月份右耳突感失听,医院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住院治疗二十余日,经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ATP,高压氧等,听力有所提高,电测听提示:纯音听力提高约20分贝,后因出国而中断治疗,加之疲劳,致已升之听力再度下降,几经治疗,听力仍无明显改善,刻下伴耳鸣、呈持续性,音量较大。检查:双耳鼓膜(—),舌淡苔少,脉平。

突聋8月余,情如古井无波,纵然石药有灵,亦难以求效,兹拟重用升提药。处方:菖蒲、升麻、柴胡各3克,葛根、蔓荆子、红花各6克,路路通、桃仁、落得打各10克。5剂。二诊:12月24日。5剂后,右耳稍有不适,嘱其续服原方。三诊:12月30日。药进8剂后,右耳鸣响更甚,听力反而下降,头部作胀,舌淡苔薄,质偏胖偏嫩,脉细。古井投石,总算已起波澜,今可藉机,取益气健脾法。处方:升麻3克,葛根6克,黄芪、党参、紫河车、山药、熟地、当归、肉苁蓉各10克。四诊:次年1月13日。耳鸣消失,听力明显提高,一向失听的手表声,刻下已能倾聆而得,舌淡苔簿,脉平。习惯用药,非六味地黄丸莫属,但要知耳为宗气所聚之处,徒求益肾终不及培土之直接,看来效果已现,务宜坚持。原方加蒲黄炒阿胶珠10克。

按:此方中黄芪、党参、升麻、葛根益气健脾,升举清阳,且葛根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熟地、当归虽为补血之药,但要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液充足则所补之气亦有所依附。肉苁蓉一味,看似温肾阳之药,而实际上,肾阳亦即元阳,《景岳全书》云:“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元阳一振,则脾阳亦随之而振,脾阳振奋,则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耳窍得精微而聪慧。另用蒲黄炒阿胶珠,则更具匠心,因此药乃补肺气之药,《温热经纬》云:“肺经之结穴,在耳中,名曰笼葱”。补肺亦即聪耳,总观全方,仍是以益气健脾力主。

病案二:陆某,男,15岁,学生。5月3日初诊。两耳听力下降三年余,始于大量鼻血之后,曾医院诊治,经治疗,均无效果,刻下两耳听力不济,头昏头痛。检查:双耳鼓膜(—),舌淡苔薄边有齿印。

失听三年,似成痼疾,暂用升提。处方:菖蒲、升麻、生甘草、柴胡各3克,葛根、白术各6克,蔓荆子、党参、黄芪、路路通各10克。二诊:5月8日。5剂后,头痛加重,但听力依然如故,嘱其续服原方5剂。三诊:5月13日。头痛减轻,自觉听力略有上升。重用升提药已初见端倪,益气健脾之投,有所藉机而用,唯以非旦夕之功,以丸药缓图最合法规。补中益气丸,每次5克,每日2次。后来函告之,此丸药服用二月,听力完全恢复,教师讲课内容完全能听到,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结语:重用升提药常常用于突发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及一切耳聋已久者,高血压患者忌用。运用此法一般数剂后即有效应,此效应就是头痛耳鸣,若无反应,说明此法无效,立即停药。

耳鸣病在少阳阳明: 案例

  冯某,女,38岁。年3月31日初诊。

  双耳鸣响半年,耳鼻喉科诊断为“神经性耳鸣”,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双耳鸣响,呈持续性,伴见头晕,胸闷,失眠,易惊,腰酸,精神欠佳,大便不爽,舌苔白腻,脉弦细。辨六经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苍术、防己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龙、牡各15克,苍术15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防己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年4月7日二诊:耳鸣明显减轻,睡眠好转,精神好转,胸闷已。舌苔白腻,脉细。上方去枳实、防己,加远志10克,菖蒲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赤小豆15克。7剂,水煎服。

  年4月14日三诊:诸症持续好转,精神状况恢复很好,自谓“2周前啥也干不了,现在能行了,带孩子带得很好。”舌苔白腻,脉细弦。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苍术10克,茯苓12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生龙、牡各15克,炙甘草6克,合欢皮15克,生石膏45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

  年4月21日四诊:耳鸣偶发,自己说:“能深度睡眠了,脾气比以前好多了,嘴唇比以前湿润了。”正值月经来潮,经前小腹发凉。舌苔白腻,脉细。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茯苓15克,苍术10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桂枝10克,生龙、牡各15克,合欢皮15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酸枣仁15克。7剂,水煎服。

  年4月28日五诊:耳鸣已止,诸症俱不明显,2天前参加拔河比赛,感觉身体有劲了。脘腹稍觉欠佳,大便不畅。舌苔白腻,脉细。上方加陈皮30克,7剂,水煎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体会

  神经性耳鸣属临床常见病、难治病之一。西医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中医对耳鸣的认识,传统多从脏腑、经络角度作解,“实则泻肝,虚则补肾”为主要治法。然临证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本案中,冯世纶从辨六经、辨方证入手,五诊而愈,取得佳效。

  对《伤寒论》第条的解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的第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对于本条的解读,历代注家认识多有不一。伤寒误下,正气受损,邪陷少阳,此为共识。但症状表现较杂,有以邪气弥漫三焦作解者,有以三阳同病作解者,也有认为少阳、厥阴合病者;有谓肝胆郁热,有言心胆痰火,也有认为属正虚邪陷、败象毕现者。冯世纶认为,本证当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指出:“伤寒八九日,病已传少阳,医者误用下法,症见胸满,则知柴胡证还未罢。湿热上结,故烦惊而小便不利。胃不和,邪热扰神明故谵语。水气外溢,故一身尽重而不可转侧。”

  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临证善用经方者几乎都有同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属常用方,且有佳效。但对其方解,似乎很难确切地说清道明。正如当年陆渊雷先生所说:“方虽杂糅,颇有疑其不可用者,然按证施治,得效者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小柴胡汤去甘草,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组成,通常认为本方具有和解少阳、通利三焦、镇惊安神之功,可用于外感病,少阳枢机不利兼见烦惊者;内伤病,肝胆郁热,痰火扰心者。冯世纶认为,本方以小柴胡汤去甘草扶正达邪,和解清热为主,加桂枝降冲,茯苓利水,大黄泻下,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用于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对本案辨证论治的梳理

  本案以耳鸣为主诉,属清窍病变,首先考虑半表半里证。患者见证较杂,尽管有精神欠佳,但尚值壮年,未见四逆,故考虑为半表半里之阳证而非阴证。症见胸闷,易惊而失眠,极似第条所描述之“胸满烦惊”,故辨为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未见小便不利、大便干结,故去掉方中茯苓、大黄。舌苔白腻,胸闷较显,故加用苍术、防己、枳实利气化饮。铅丹有毒,药房不备,冯世纶多去而不用,而常加用生石膏。随着症状的缓解,二诊、三诊侧重于加强解郁安神。四诊月经来潮,改用当归芍药散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养血化饮,解郁安神。五诊考虑到脘腹不畅,加用陈皮一味理气温中。

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方集绵:

1.川黄连10克,硼酸粉3克。加蒸馏水毫升,煎煮1小时后过滤,再加蒸馏水至毫升,密封备用,滴耳用,每次2滴,每日2次。治慢性化浓性中耳炎。

2.枯矾30克,冰片3克,调匀研细末,用时先洗净耳内,取药末少许倒入耳内(每次1粒黄豆大小).每日1次。下次上药前,将前次的药粉先洗净。治慢性化浓性中耳炎。

3.猪胆若干个.明矾适量。取胆汁倒入消毒杯中,文火焙干,压成粉,加等量或2倍量明矾粉,调匀,瓶装备用。使用前先用双氧水洗净外耳道,拭干后将药粉均匀喷入患处,每次喷入少许即可,切勿堵塞入耳道。每日喷药1—2次。治慢性化浓性中耳炎。

4.青黛5克,冰片3克,乌贼骨2克。共研极细末,用时先洗净耳道,然后以细棉莶蘸生理盐水后.蘸少许药粉涂于患处。

5.大黄克,冰片10克。大黄水煎,过滤,加入冰片后密封。用时滴入耳道,每日3次,每次2滴。治慢性化浓性中耳炎。

耳鸣方:热盐枕耳

盐适量

将盐炒热,装入布袋后。以耳枕之,袋凉即换,坚持数次,即可见效。

用治耳鸣

治肾虚耳鸣

肾虚耳鸣是耳鸣的一种。多因肾虚精气不足所致。耳鸣如潮声,蝉声,无休止时,或夜睡耳鸣如擂战鼓,四肢掣痛,耳内觉有风吹,奇痒,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骨碎补30克,丹参20克,枸杞15克。

水煎两次,混合药汁,分两次饭后温服。

每日1剂,一般连服5~7剂可愈。个体有差异,良方须慎用。

肾虚耳鸣的症状有: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和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不耐疲乏,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贬值。脱发、华发,牙齿松动易落等。肾虚耳鸣产生容颜早衰,例如眼袋、黑眼圈,肤质不好、燥热,显现皱纹,肤色昏黑没有光泽,色斑,中年暗疮,肌肤没有弹性;嗓音逐渐粗哑,女性乳房最初下垂,腰、腹脂肪最初堆积;男性早秃等。

治肾阳虚引起的耳聋中药方:本方君药用升麻、葛根、炙黄芪,升阳益气、升清降浊、温煦清窍,正所谓“离照当空,群邪始得垂散”;臣药用熟附子、菟丝子、肉桂,助阳益气,助君药温阳化浊、煦养清窍,正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佐用白芷、石菖蒲,辛香散浊、祛霾开窍;使药以石菖蒲为药引,芳香走窍,引众药达窍,升阳祛霾、开利清窍。众药相伍,共奏益气升阳、祛霾利窍之效,正所谓“久塞其空,谓之良工”,“红日当空,阴霾自散”,适用于因脾肾阳虚引起的眩晕、耳聋、耳闭等证。注意:用此方时,慎进生冷、鱼腥食物。   治疗方:升麻、熟附子、白芷各6克,葛根12克,肉桂、石菖蒲各3克,炙黄芪15克,菟丝子9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可以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耳聋。耳鸣辨证食药膳:耳鸣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根据自己耳鸣的表现,辨证地食用药膳,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轻症者甚至可治愈。肝阳上亢型:常表现为耳鸣、头晕头涨、易怒急躁、失眠心烦、口苦咽干、便秘、舌红等,患者体质一般较好。治疗宜平肝泻火,可选用菊花茶:杭菊花9克,泡水喝。芹菜红枣汤:芹菜克,红枣50克。将芹菜洗净、切碎,和红枣同放入沙锅内,水煎服,连服7天。脾虚湿盛型:常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失眠、口渴不欲饮、排便不畅、舌淡苔白滑或白腻。多见于体型偏胖者。治疗宜健脾化湿。可服用白茯苓粥:白茯苓粉15克,粳米克,味精、食盐、胡椒粉各适量。粳米淘洗净,加茯苓粉,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熬至米烂即成。当正餐服食,常服有效。气血亏虚型:常表现为耳鸣、头晕乏力、手脚冷、多梦。多见于年老体弱或中年气血亏损者。治疗宜气血双补。可选用芪归粥:黄芪9克,当归9克,粳米50克。黄芪、当归先水煎去渣取药汁,然后用药汁加粳米熬粥即可。肾虚型:常表现为耳鸣眩晕、腰酸腿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等。治疗宜补肾填精。可选用黑芝麻山药羹:黑芝麻5吭,山药粉50克。黑芝麻炒香,研成细粉,与山药粉混匀。锅内加水毫升,置武火上烧沸,将黑芝麻和山药粉徐徐加入沸水锅内,不断搅拌,煮30分钟即成。治耳聋耳鸣当归玉米酒:当归150克,杜仲、丹参各80克,枸杞子250克,黄芪250克,野菊花150克,玉米2000克,酒曲适量。   将上药水煎弃渣,取药汁;玉米研粗末,水浸6小时,沥干,蒸熟候冷,置于酒坛中,加入药汁、酒曲搅匀,密封2~3天,闻有酒香后,将酒坛埋入潮湿黄土中,经10日后开封,置阴凉干燥处保存饮用。每日两次,每次30~50毫升温服。该药酒可滋阴平肝,益血祛风,适用于高血压、眩晕、耳聋、耳鸣等。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五则:中耳炎俗称“烂耳朵”,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严重的会影响听力,导致耳鸣、耳聋等疾病,应加以重视。医院五官科为大家总结几则中耳炎偏方,希望对中耳炎患者有所帮助。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1

  组成:黄连10克,冰片1克。先研黄连,然后加冰再研匀,装瓶。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一般3~5天见效。

  功效: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用药5天无效后,于本方中加青黛5克,获良效。或用黄连15克(打碎),冰片1克,乙醇(75%)毫升。先将黄连用适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纱布过滤,冰片加入滤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摇匀即可。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然后将本液滴耳,每次2滴,每日2次。

  核桃仁入药,可有效治疗中耳炎。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2

  组成:枯矾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共研细末。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后,再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3次。

  功效: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3

  组成:鸡蛋6个。煮熟,将蛋黄放入铁锅(勺)内,用文火熬至油出,备用。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将蛋黄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温溶化),每次3~4滴,每日2~3次,一般连用4~6症状减轻,7~16天痊愈。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消肿之功,适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4

  组成:露蜂房30克,黄柏15克,枯矾6克,冰片3克。前二味放瓦上焙黄,研末,再加后二味,共研细末,装瓶。

  制用法: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或用麻油调匀,滴入耳内3~5滴,均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天可痊愈,慢性者5~10天治愈。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5

  组成: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

  制用法: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

治耳鸣耳聋民间良方:

[方一]

白术18克煎汤除渣,加入白扁豆、山药各20克及适量红糖煮烂。汤、豆、药均服,每日一剂,连服7天。

此方对耳内流脓清稀,耳鸣耳聋,头晕眼花,食欲不振等疗效更佳。

[方二]

百合90克研粉末,每次用等量温水(90克)冲服,每日两次,至症状消除为止。

[方三]

服牛黄清心丸,每天2粒,连服3天至4天。

提供人:韦合林

[方四]

(食疗)瘦猪肉丝1斤,豆腐半斤、大葱半斤(带根须),菖蒲4两。四味在一起煮熟,食肉和豆腐后喝汤,每次适量,四五剂后可渐奸。

提供人:曾光盾

中医治生气后耳鸣:在日常生活中,生气吵架的事十分常见。许多人在生气后常常有耳鸣的症状,。并且耳鸣声比较大,有的持续2—3天。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长时间耳鸣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耳聋。中医认为,生气后发生的耳鸣多因肝火上攻。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耳鸣声较大,拌有口苦、咽干、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舌红苔黄等。并且与情绪有很大关联,若是持续抑郁或者生气,会加重耳鸣的程度,延长耳鸣的时间。在治疗上,中医以清肝泻火为原则。常用清泻肝火的药物,如怀菊花、炒决明子、夏枯草等,可以选用其中一种。每次取3~6克,开水沏泡后待温饮用,每日1剂。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每次3~6克,每日1-2次,一般用药3天即可。或者用手推第一足趾和第二足趾之间的足背部位,方向为从脚背推向脚趾,每次推12下,1天3次。此区域有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人冲穴,可清泻肝火,从而有助消除耳鸣。刮痧辨证施治耳聋耳鸣:中医刮痧源远流长,治疗的疾病多根据自身疾病辨证施治。各种耳聋、耳鸣等症状,也可以通过中医刮痧来辨证施冶。耳鸣是指患者在耳部或头部的一种声音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存在,是多种耳科疾病的症候群之一,亦可出现于内、外、神经、精神等科的疾病中。临床上常将耳鸣分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主观性耳鸣可呈铃声、嗡嗡声、哨声、汽笛声、海涛声、咝咝声、吼声等,也可呈各种音调的纯音或杂声;客观性耳鸣,耳鸣声不但患者自己感觉到,而且旁人也能听到。如由血管病变引起者耳鸣常与脉搏同步;腭肌阵挛所致的耳鸣多为一耳或双耳有不规则的咔哒声。伴随症状有头昏、失眠、全身乏力、烦躁易怒等。刮痧部位:1.头面部听宫、听会、翳风、角孙。2.背部肾俞、命门。3.上肢部中渚、少泽。4.下肢部足三里、太冲。耳聋是各种听力减退症状的总称,为耳科临床常见症。临床上常将耳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全聋四级。刮痧部位:1.头面部听宫、耳门、听会、翳风、百合。2.背部脾俞、肾俞。3.上肢部外关、中渚。4.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侠溪、太溪。注:颜面部穴位用刮痧板棱角进行点按即可,无须用润滑油并刮拭出痧。

我是胡波,7月16日在陕西西安有埋线综合班马立昌老师授课,上课地点:陕西西安第四军医大学,7月24日四川成都举办微创穴位埋线综合班,7月27日在四川成都举办顾春英老师主讲的美容减肥专题学习班,上课地点:成都中医药大学,想来复训或者想参加专题班的学员可以联系我,胡波!

(感谢阅读!和对我研究院的支持,请转载此文章让更多人学习)以下是我的







































皮肤病治疗医院
小孩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hbwh/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