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乐新头孢呋辛酯片临床用量最大的二代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7-3-12 9:45:24   点击数:
 

通用名称:头孢呋辛酯片

商品名称:伏乐新

英文名称:CefuroximeAxetilTablets

汉语拼音:ToubaofuxinzhiPian

本品主要成份为头孢呋辛酯。

化学名称:(6R,7R)-7-[2-呋喃基(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3-氨基甲酰氧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1RS)-1-乙酰氧基乙酯。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类白色。

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

1.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卡他莫拉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或嗜血流感杆菌(仅为非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等。

2.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株)或副嗜血流感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株)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的继发细菌感染等。

3.泌尿道感染:包括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单纯性泌尿道感染;由产生青霉素酶或不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氏球菌株引起的单纯性淋病(如尿道炎和子宫颈炎),以及不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氏球菌株引起的女性单纯性淋病性直肠炎等。

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单纯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病等。

5.其他:由博氏疏螺旋体引起的早期Lyme病。

按C16H16N4O8S计算(1)0.g(2)0.25g(3)0.5g

口服,剂量如下:

成人一般每次0.25g,每日两次,一般的疗程为5-10天。重症感染或怀疑是肺炎时,每次0.5g,每日两次;一般泌尿道感染,每次0.g,每日两次;对无并发症的淋病患者推荐剂量为1g,单次服用。

Lyme病:推荐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0.5g,服用20天。

儿童一般用量为每次mg,每日两次;对于小于两岁的中耳炎患者,每次mg,每日两次;对于大于两岁的中耳炎患者,每次mg,每日两次;大于12岁的儿童患者,使用剂量同成人。

对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获得一定疗效,尚需继续治疗的患者,可改为口服本品治疗。

1.本品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反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皮肤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和头痛等。

2、和其它的头孢菌素一样,罕见的不良反应有:

1)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反应、血管性水肿、瘙痒症、皮疹、药物引起的发热、血清疾病样反应和风疹等。

2)消化道反应:伪膜性结肠炎及肝损害(包括肝炎、胆汁淤积和黄疸)等。

3)血液学检查: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

4)皮肤:多型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的表皮坏死症(疹型的表皮坏死症)。

5)泌尿系统:肾功能损害等。

3.其他:除上述列出的头孢呋辛酯治疗患者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外,以下不良反应和化验检查变化见于头孢菌素治疗患者:

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短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报告;如其它的头孢菌素一样,也罕有黄疸病的报告;

曾有报告在头孢菌素类疗程中Coombs′实验阳性的反应,此现象会干扰血液的交叉配合;

肾功能不全、中毒性肾病、肝胆管淤积、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凝血时间延长、尿素氮(BUN)升高、肌苷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胆红素升高、全血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等。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对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反应的报告,因而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慎用。

2.长期使用头孢呋辛酯可能会导致非敏感微生物如念珠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过度生长。在该药使用期间或期后发生严重腹泻的病人,应疑为伪膜性结肠炎。如果诊断成立,轻度者停药即可,中、重度者应补充体液、电解质、蛋白质,并需选用对梭状芽孢杆菌有效的抗生素药物治疗。若出现二重感染,需采取适当措施。

3.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特别是对接受高剂量的重症患者。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用药间隔。

4.由于利尿剂对肾功能有不利影响,对于同时接受强的利尿剂和包括头孢呋辛酯在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应密切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hbwh/6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