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常识
NO1:耳鸣的预防
1.
远离噪音
噪音是引起耳鸣现象出现的一个比较常见的因素。所以如果长期生活或工作在高强度噪音环境里,尤其要注意噪音防护,以免引起耳鸣的出现。
2.
戒除不良习惯
经常熬夜、过度控制体重、经常戴耳机听歌、长期酗酒等等,都是导致耳鸣出现的不良习惯,预防耳鸣,应该从戒除这些不良习惯入手。
3.
正确使用药物
生病之后图省事,医院治疗,而是自行用药,结果导致耳鸣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
4.
多吃含锌食物
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临床上很多患者出现耳鸣,都和缺锌有着一定关系。所以多吃含锌的食物,对于耳鸣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NO2:耳鸣的鉴别诊断
生理性耳鸣
在身体内部,血管搏动、血液流动、肌肉收缩、关节活动、呼吸运动等,都会发生微弱的声音,其中距耳较近者,就会感觉出这种声音。平时由于外界声音较强,掩盖了这种微弱的声音,而没有被感觉出来。但如果走进隔声室或在安静的深夜,有时就会感觉到耳内有微弱的响声,这就是生理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是听觉系统的传导部分发生障碍,如外耳道肿胀、堵塞、鼓膜穿孔、内陷、中耳炎症、粘连、硬化等。传音障碍降低了听取外界声音的能力,减弱了其掩盖体内所发生声音的作用,使之能感觉出来,而成为耳鸣。再有,通过骨导传入耳内的声音,由于传导障碍,向外逸散渠道受阻,而提高了耳内声音的感觉,成为一种以低频为主的,象刮风似的呼呼响声。如果用一只手捂住耳朵,就感到耳内轰轰的响声,这就是典型的传导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
神经性耳鸣是听觉系统的感音神经部分发生障碍。当内耳听觉感受器有病,如药物中毒、噪声外伤、美尼尔氏病等;听觉神经和听觉中枢遭受外伤或发生炎症、中毒、缺血、肿瘤等;以及颅内各种病变影响到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时,都会出现耳鸣。这种耳鸣多为高频性蝉鸣或刺耳的尖声。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而影响供血、某些疾病的毒素的影响、精神紧张、焦虑等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等。在生活方面、休息不好,失眠后也会有耳鸣出现。还有一些耳聋,用当前的医疗技术条件尚搞不清楚其原因或在临床方面检查不清楚的,称为原因不明性耳鸣。
客观性耳鸣
耳鸣是主观的感觉,但有一种搏动性耳鸣是别人也可以听到的,这叫作客观性耳鸣。此种耳鸣与主观性耳鸣不同,它确实有音源,但音源不在外界,而是本人耳部附近的体内。一种音源是中耳内的小肌肉或咽部肉挛缩发出的声音;另一种音源是血管搏动的声音。在正常情况下血管搏动的声音是感觉不出来的,但是当血压升高搏动声提高,或向外逸散受阻,或发生动脉瘤或动静脉瘘等疾病时,血管的搏动声就构成了耳鸣。
NO3:耳鸣的并发症
耳部疾病
1、耳部疾病:耳部疾病是引发耳鸣的重要病因,属耳源性,如外耳、中耳、内耳、螺旋神经节和蜗神经的损害均可引起而鸣。
2、外耳病变:耵聍栓塞、活动的异物等、因其接触鼓膜,于头部活动时可引起耳鸣。
3、中耳病变: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等均为耳鸣的常见病因。中耳鼓室周围的病变,如颈静脉球体瘤、颈静脉或动脉解剖异常、动静脉瘘等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4、内耳耳蜗病变:早期梅尼埃病损害耳蜗顶周螺旋器时出现低频耳鸣。耳毒性药物、噪音和老年性耳蜗损害,均可出现高频耳鸣,伴有感觉神经性聋。
5、螺旋神经节和蜗神经的病变:听神经瘤80%以上出现患侧渐进性加剧的高频耳鸣,并有10%作为首发症状。多为单侧发病,且伴发患侧渐进性耳聋、瞬间头昏、眩晕或不稳感。
其他系统疾病
1、全身疾病:如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神经精神等疾病,与听觉器官无关,一般为双侧性,不伴耳聋。
2、局部疾病:如中耳传音结构、内耳柯替器、听神经疾病,与听觉器官密切相关,多属单侧性,伴耳聋、眩晕等症状。
3、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导致耳鸣原的因之一。耳鸣常呈搏动性,与脉搏、心跳同步。贫血者因心脏输出量增加引起搏动性耳鸣。
4、神经精神疾病:脑膜炎、脑震荡、脑干肿瘤和血管病变皆可引起耳鸣,称为中枢性耳鸣。
5、内分泌代谢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可引起搏动性耳鸣,前者因心输出量增加,后者由于细胞液增加或内淋巴压升高所致。
耳鸣脑鸣后援站
带你摆脱耳鸣脑鸣的困扰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