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流涕、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咽痛,这是呼吸科医生及社区医生最常遇到的症状,一般是由感冒引起的。一个人一生中可以不患高血压,糖尿病,但不可能不得感冒。感冒是门诊上最常见的病症,但没有几个医生对治疗感冒会充满信心。就象高明的厨师末必会做白菜炒豆腐。感冒要用抗生素吗?需要抗病毒治疗吗?输液治疗真的起作用吗?哪种抗感冒药管用?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治感冒?万一不好,合并心肌炎怎么办?中医治疗感冒有什么秘笈吗?一个小小的感冒,充满了几多的玄机。 先来认识一下感冒:我们常说的感冒,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其实就是鼻腔的病毒感染。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当然这些病毒也可以引起咽喉炎及疱疹性咽峡炎。与伤风感冒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另一种就是“流感”,也就是流行性感冒,是由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般是要有流行病学史,接触了流感病人后,再出现感冒的症状,才考虑是得了流感。 上面提到的这些病毒,时刻存在于我们的鼻腔黏膜上及咽喉部位,一旦我们的抵抗力降低,或出现薄弱环节,就会乘虚而入。对于这些病毒,人体内没有准备好抵抗的兵力—特异性的病毒抗体,面对病毒的侵入和繁殖,只能被动地防守。这时会感到咽干、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有利于病毒的自身传播,这是病毒进化的结果;流清水样鼻涕是机体减少病毒量的有效方法。这段时间一般会持续2-3天。好在机体在发现病毒侵入后会立即启动“预案”,针对病毒的种类,“订制”相应的抗体,这个工作由淋巴细胞完成。当大量的病毒抗体开始批量生产的时候,也就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鼻涕变稠、味觉减退、鼻塞、声嘶、轻咳,一般无发热,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可痊愈。而抗体在体内还会持续大约一个月左右,这期间不容易再患感冒。 由此可以得知,感冒是个自限性疾病。但实际上,很多人患感冒后并没有“如期痊愈”,而是“节外生枝”,如合并肺内感染、中耳炎、心肌炎,或迟迟不愈,演变为慢性咳嗽等。为避免这些“节外生枝”,应做到如下几点: 1.早期处理最关键。发现自己有感冒的征兆,要立即休息。如果带病坚持工作,虽然精神可嘉,后果却是得不偿失,是鲁莽之计。因为早期处理得当,可以及时阻止病程,在病毒的破坏形成之前,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所以有的人在感冒早期,睡一觉就好了,就是这个道理。在感冒初期,病毒会在鼻腔黏膜上大量复制,而病毒是怕热的,感冒后发热就是躯体对抗病毒的一种策略。我们可以早期通过鼻孔吸入热水的蒸气,或用盐水漱口,或在室内蒸发醋,以杀灭鼻腔及咽喉部位的病毒,减少病毒载荷量,从而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这个阶段也是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最佳时机,当抗体大量产生时,再抗病毒治疗就没有意义了。多喝水,饮食合理(见后),可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利于病毒的清除,以及机体抵抗力的建立。 2.发热勿着急退热:一般对于40度以下的发热,不急于解热。但要补充足水、营养和维生素,切忌补铁。前几年,我妹妹的孩子经常感冒发热,打电话问我怎么处理,我就会让她不要用药,先观察,持续不退再用药。而她终究不忍看着孩子发热,去诊所打上了针。由于用了糖皮质激素,体温虽然降了,但抑制了机体的抵抗力,相当于帮了病毒的忙,致病情迟迟不愈,一般要半个多月才能彻底好。我的亲属尚且如此,可见普及正确处理发热的知识,难度多么大。 我自己的孩子小的时候也经常发热,一般是保证好饮水和营养,充分休息、保暖,以利于抵抗力的建立;发热甚至高热持续4-5个小时后,如不见降低,再考虑应用泰诺或小半粒退热栓,这时用很少的药量,就能退热,并且不容易再反复。经常在24小时内感冒就好了,没有打过一次针,相比起我的一些同事来,就在孩子身上的医药费来说,我就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每次感冒发热,都是对孩子身体抵抗力的一个加强锻练,特别是五岁以前的孩子,正是免疫力低下,亟待完善的阶段。而疾病的刺激,是最好的方式。孩子长时间不感冒,我就隐隐有些担心,担心免疫力没有得到及时的加强,下次感冒时病情会明显加重。很多人却不知利用这个过程,一有发热就打退热针,这样的孩子抵抗力明显下降,易反复感冒,扁桃体肿大。假如有上帝,他一定非常生气:我安排的发热过程是有好处的,你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关于感染性疾病不要补铁的解释:细菌的繁殖离不开铁,所以人体在发热的情况下,血中的铁浓度就明显减低,这是人体进化出来的一种本能,即对细菌实行“铁的管制”。在动物实验中,如补充铁剂,就会增加死亡率。鸡蛋不容易变质,原因之一就是外周的蛋清不含铁,细菌无法利用。现在针对儿童补充微量元素的广告普天盖地,稍不留神,就适得其反。) 3.输液可起安慰作用。单纯的感冒,不需要输液。但有的人输液后会感觉好多了,这应该是心理作用,或在输液期间,减少活动,无意中得到了休息的缘故,或只起到了补充少量水分的作用。因为输入的药物可能是五花八门,相同的只有所用的液体。 正常感冒过程中,即使有发热,也少有细菌感染,这时应用抗生素,就没有意义。这时可以应用抗病毒的药物,但疗效并不十分肯定。亦可应用维生素C,可提高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快毒素代谢,起到辅助作用。。 只有延迟不愈者,才有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有慢性基础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还是早用抗生素为好。 4.控制症状实乃下策。目前所谓的治疗感冒的药物,其实都是以控制症状为主。主要有以下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及马来酸氯苯那敏,作用分别是退热、止头痛、止咳、减少流涕,均是针对感冒的症状而采取的措施。其中的马来酸氯苯那敏或扑尔敏等,原本是抗过敏药物,可以减少鼻腔分泌,但也有嗜睡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对于不从事危险工作的人来讲,却又是有利的,可以通过增加睡眠加快痊愈。 感冒的正常过程就是有头痛、喷嚏、流涕等症状,如果人为干预,必然致病情迁延,也就增加了肺炎、中耳炎、心肌炎、支气管炎等的发生率。所以控制症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对感冒本身并没有什么益处。 5.中医治疗有讲究。感冒,俗称伤风,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感冒即热伤风,表现为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 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忌吃一切滋补、油腻、酸涩食物,风寒感冒者宜吃具有辛温发汗散寒之品,忌吃生冷性凉食物,可以喝姜汤,洗热水澡,让汗出来就舒服多了,起到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风热感冒者宜吃辛凉、疏风、清热、利咽食物,忌吃辛辣性热物品,达到清热、凉血、祛暑、降火之功用。总之,不出汗的时候,要让汗出来;而出汗多者,要内敛。 6.预防为主:生活起居规律,避免过度劳累,是预防感冒最好的手段,也不要为病毒的入侵留下破绽。有个小孩子,每次哭闹、大叫、甚至唱歌后都会发热,这就是因为声带水肿形成的病毒入侵的薄弱环节。冬天,人们喜欢洗热水澡,洗桑拿,其实,人的机体应该顺应季节的变化,冬天就应该收敛、闭气、泻下,尽量减少新陈代谢,而洗桑拿、还有吃火锅,是有背于这个自然规律的,会让闭起的汗毛孔开放,容易感冒。而坚持洗冷水澡的人,则很少患感冒。坚持冷水洗脸,也能很好地预防感冒。 其实,感冒也是上帝的一种温馨提示:“不要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吧!”
医院(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