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慢性中耳炎这点病,还需要动手术?!
刀先生按:小病不治会出大麻烦。
耳朵发炎这毛病,我们身旁很多人都有;大多数人都认为耳朵流点脓不要紧,滴几天药水就好了。
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长时间的慢性中耳炎不但会反复流脓,而且还可能致使听力下落,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以为通过简单的药物医治可以获得根治,这正是中耳炎的医治误区所在——通过药物医治确切可以暂时减缓病情,但终究治标不治本。
实际上,只有通过现代耳显微外科的处理才有希望完全解决问题。
临床上我们发现,有些慢性中耳炎患者还会伴随中耳胆脂瘤的构成,由于胆脂瘤对周围骨质的腐蚀,严重者有可能致使颅内外并发症的产生,比如面瘫、迷路炎(引发眩晕、恶心、呕吐)乃至脑膜炎、脑脓肿等。
我曾诊治过1例病人,他中耳反复流脓,一直自己买一些药水滴耳朵,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去看病,突然有一阵子耳朵里不流水了,但家属发现病人走路都走不太稳,几天后突发昏迷,医院查了个脑部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颅内直径近5cm左右的脑脓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经过手术,我们帮患者清除胆脂瘤及脑脓肿,生命是被挽救过来了,但整整花了三个月才完全康复。
另外,临床上中耳炎引发面瘫也不罕见。这说明中耳炎并不是没有危险,小病不治会出大麻烦。
中耳炎的显微手术目的有三点:首先,彻底清除病灶,取得一个“干耳”(而非长时间流脓的耳朵);其次,避免一些中耳炎致使的严重并发症,比如面瘫、脑膜炎乃至脑脓肿等;第三,期望通过手术恢复或部份恢复受损的听力。
可能有患者要问,这类手术有风险吗?我来告知您,这类医院是非常安全的,风险可控,由于耳显微外科大夫一般都经过严格的颞骨解剖训练。
固然,这年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您真要看病,医院找对专业的耳科医生哦~~~
关于中耳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慢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就是长时间、反复流脓,听力呈下落趋势。对听力比较好、单纯鼓膜穿孔,可选择不流脓时鼓膜成形术。
对听力下落比较明显者,常常伴随反复感染、流脓,耳朵是难以“干”的,不采取手术医治就很难完全治愈,这时候只要不是急性炎症期,没有必要等待“干耳”再手术。
具体的手术方法有鼓膜成形术、保存听骨的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和采取人工听骨的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其中鼓膜和听骨的修复材料来自于自体或人造材料,修复受损的听骨目前大多采取人工听骨,从初期的高分子材料到近期的钛金属听骨,根据术中所见听骨破坏程度来选用不同型号的人工听骨。
有时病变非常严重而不能不分期进行,这一点,国内外的做法有所不同,为了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勤俭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做法是将清除病灶和重建听力放在同一期完成(一期),但有部份患者术后听力恢复仍不太满意,那就只好1年后再做2期手术了。
如果分两期手术,听力可能更好一些,但是患者需两次住院,既增加经济负担又耽误一些时间,所以,医生常常在术前和患者做一些沟通工作,便于患者自己选择手术方案。
最后讲一句,慢性中耳炎绝不是小病,应当引发患者的高度重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手术医治。不但可以避免并发症,还可以提高听力,并且不再受耳朵流脓不止之苦。
链接——
【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包括耳流脓,听力障碍,耳鸣(颅鸣),头晕,耳痛,偶尔还会出现面瘫。这些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病变是不是处于活动期;乳突骨质是不是遭到病变影响;和耳膜是不是有穿孔。
【中耳炎的护理】如果病人有耳膜穿孔,那就需要避免耳朵进水。在洗头时用耳塞或棉球塞住耳朵。游泳时要注意带耳塞以避免耳朵进水。
应避免擤鼻涕,否则感染会经过咽鼓管由鼻腔进入中耳。可将鼻涕轻轻地吸入鼻后部,再经口腔吐出。
当耳流液延续存在时,需要用小棉签清算外耳道,以避免分泌物梗塞外耳道,口服抗生素对医治耳流液也是必须的。
四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