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部分专家合影
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首都医科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和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北京听力论坛,于年1月16日在首都医科医院成功召开。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广西、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山西、河南及河北等20个省、市、自治区的全国听力学同道近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就人工听觉技术及耳鸣诊疗热点进行了学术交流。自7年以来,“北京听力论坛”连续举办了9届,已成为国内听力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的学术会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人工听觉技术及耳鸣”,会议邀请中国工程院韩德民院士、程京院士,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高志强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围绕人工听觉技术、生物工程与人类健康、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导建议、耳鸣的综合治疗、耳鸣的中医治疗、客观性耳鸣的治疗和耳鸣治疗与听力学做了主题演讲,并就疑难病例人工耳蜗植入和耳鸣诊疗实践等热点内容进行了圆桌讨论。
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医院、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组长黄丽辉教授主持,南京医院、原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组长卜行宽教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金昕博士和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韩德民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人工听觉技术与科技水平的进步息息相关,随着技术的革新,听力学领域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工听觉装置也得以为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服务。但听力学领域仍存在诸多挑战,迫切需要行业内人士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上午的主旨演讲,韩德民院士就“人工听觉技术”做了专题报告,首先介绍了人工听觉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强调制定该领域规范和指南的重要性,指出应该广泛开展听力学教育以促进听力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科普宣教以使听力学知识得到正确传播。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的报告“生物工程与人类健康”,指出以预防为主的“治未病”体系是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必由之路。围绕“测-调-增”之主线,程京院士介绍了他带领的团队开发了目诊系统、居家血糖血脂仪、血压心电监护仪、中医艾疗仪、等离子体治疗仪以及老年辅助起身椅等系列工程学产品,使监护健康的方法更加客观化、便携化、连续化,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自我健康管理。医院高志强教授围绕“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导建议”,对我国人工耳蜗植入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强调今后应加强耳科医师与听力师的规范化培训。专家们的精彩演讲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圆桌讨论环节,医院科李永医院杨仕明教授主持、医院高志强教授、医院龚树生教授、张道行教授、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龙墨教授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陈雪清教授,就伴有分泌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耳蜗畸形、脑膜炎导致耳蜗骨化等疑难病例的人工耳蜗植入问题,展开了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一致共识。
耳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其发病机理极其复杂,患病人群庞大,已逐渐成为临床及科研热点。下午的耳鸣专题演讲,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刘博教授、广州中医院刘蓬教授、医院王国鹏博士、上海医院黄治物教授分别就耳鸣的综合治疗、耳鸣的中医治疗、客观性耳鸣的治疗和耳鸣治疗与听力学做了精彩的报告。圆桌讨论环节,由南京医院卜行宽教授和医院倪道凤教授主持,医院、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刘博教授、广州中医院刘蓬教授、上海医院黄治物教授、大连医院刘秀丽教授、医院王国鹏博士,以“耳鸣诊疗的临床实践”为主题,结合“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和“耳鸣临床应用指南(美国年)”,围绕“特发性耳鸣和原发性耳鸣是否可以通用”、“如何区分原发性耳鸣和继发性耳鸣”、“耳鸣患者是否应该进行全面听力学检查”、“教育和咨询及认知行为疗法”、“耳鸣的药物治疗、膳食补充和针灸治疗”、“声治疗”、“对急性(3m)或亚急性(3-12m)耳鸣患者如何处理”、以及“搏动性耳鸣”8个问题,与参会同道展开了针对性讨论,使大家对耳鸣的治疗有了更深入了解。
医院李兴启教授、医院倪道凤教授和澳大利亚听力学家许时昂教授,还分别就会议的论点做了点评和总结发言,论坛受到了广大参会者的欢迎。本次论坛主题突出、圆桌会议讨论热烈,为多学科、多地区联合解决听力学问题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了听力学水平的提高。
闭幕式部分专家合影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