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大便涩滞,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均称为便秘。正常人肠道总蠕动每天发生3-4次,使粪便迅速进入直肠,当粪便充满直肠后,通过排便反射引起排便。
中医学认为,若津液不足症见排出干涩,粪便成块,味臭量少,伴有口臭,舌干口燥。气机郁滞特点是粪便虽不结燥,但排出困难,虽感腹胀,肛门下坠,尊厕所后无粪便,或排不干净,肠张腹鸣,屁多,嗳气,脾肾双虚症见粪虚肠见,无便意,虽有便意排出十分艰难,排时汗出短气,不服泻药数日不行。
治疗便秘如果单纯的选择通便的药物治疗,莫过于饮鸠止渴。使用艾灸来治疗便秘,取穴不多,简单易行,很快就可以缓解症状,绿色疗法对身体没有伤害。
选取穴位:天枢穴、神阙穴、大横穴、大肠俞穴、支沟穴
施灸方法:每次每穴15-20分钟,7日一个疗程。
艾灸神阙穴,可以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多用于身体虚弱者,可强健脾胃,预防疾病。还能治疗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虚劳人及病后,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神阙穴一般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最好是中午十二点进行灸治。
神阙穴就是肚脐,又名脐中,属任脉经。
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针剌或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大横穴用于治疗气血瘀滞化热引起的便秘、肠痈、以及虚寒洞泄、着凉腹痛、体虚多汗。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大肠俞穴主治疾病有腹胀、泄泻、便秘、腰痛。其位于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支沟穴主治头痛,耳鸣,耳聋,中耳炎;目赤,目痛,暴喑,咽肿,热病,瘰疬;咳引胁痛,胸膈满闷,卒心痛,逆气;便秘,呕吐,泄泻;经闭,产后血晕等,有生风化阳的功效,其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时,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间使相对,用力按压有酸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