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多这一物可能会致残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7-5-29 17:41:50   点击数:
 

一个家庭刚刚生了二胎,是个女宝宝,长得活泼可爱,哥哥刚好3岁。哥哥也很喜欢刚出生的小妹妹,经常逗弄妹妹玩。一天,爸爸上班了,奶奶也去逛亲戚,家里只有妈妈和两个孩子。中午时间到了,妈妈去做饭,让哥哥照看妹妹,饭还没熟,妈妈在厨房突然听到女儿惊心动魄的一声大哭。

赶紧跑到房间,儿子站在婴儿床旁边手足无措,紧张得一言不发。女儿躺在床上,哭得脸色发紫,仔细一看,女儿的左边耳朵只看到一根棉签头,其余部分已经塞了进去,妈妈赶紧把棉签拔出来,鲜血随着拔出的棉签流了出来。紧张的妈医院,医生说宝宝左耳为鼓膜穿孔!这个妈妈后悔得捶胸,她说之前已经发现过儿子往女儿鼻子、耳朵塞小纸团,只是没想到会酿成大错。

耳朵的作用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为我们收集外面的声音,让我们大脑做出判断。耳朵有三部分组成,外耳、中耳和内耳。听觉神经位于内耳,外耳收集声音,通过中耳震动鼓膜,刺激听觉器官,从而形成听力。

耳朵除了具有最主要的听的作用,还具有平衡作用。耳朵内有三个半规管,半规管内有液体,运动时半规管内的淋巴感受液体的波动,大脑感知运动,指挥身体维持平衡。人体的平衡需要眼睛整个身体都参与,缺一不可。

耳朵进水

耳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长长因为疏忽或预防工作没做好,给耳朵造成伤害。

耳朵的耳洞很小,平时不容易进入异物,一般会在洗头、洗澡、游泳时耳朵会进水。由于外部大气压力,一般水进入耳朵中,很少会自动流出。耳朵进水,如果及时排除,一般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因为耳朵里有耵聍,造成耳朵进水后不容易干燥。

幼儿耳朵进水的危害

婴幼儿因为不会说话,一般耳朵进水很难正确表达,会造成中耳炎或会引起急型化脓性中耳炎。婴幼儿耳朵进水造成听力下降,影响儿童的语言能力。

幼儿耳朵进水造成中耳炎或会引起急型化脓性中耳炎,孩子会苦恼不止,抓耳朵。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幼儿的听力受损,导致耳聋。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

听力影响孩子的语言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别人说话时爱理不理,装聋作哑,而且说话时很费劲。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淘气的表现,或者是孩子语言天赋差。其实不然,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认知老靠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孩子爱理不理或者说话费劲多为听力受损造成。

1-3岁是孩子语言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听力受损,外界的声音刺激就换改变,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育。哪怕是轻微的听力受损也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怎样保护耳朵

尽量不让耳朵净水,洗澡、洗头、游泳时尽量不要让耳朵进水,尤其是不会说话的幼儿。如果不慎进水,要做好处理措施,耳朵朝下控水,或者用棉签吸干。

不能经常掏耳朵。耳朵中的分泌物耵聍是多耳朵的保护,经常掏耳朵会不小心伤害外耳道,甚至是耳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尤其是儿童具有好奇心和模仿性,很容学习大人掏耳朵,造成伤害。

让耳朵避免太多噪音。太大的噪音会给耳膜造成损伤,严重的会造成耳膜穿孔。

不宜长时间戴耳机。长时间的戴耳,耳机内的声音不停的震动鼓膜,麻痹听觉器官,形成屁闹和损伤,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是耳聋。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更不易戴耳机。

定期做耳部检查。当我们不能及时发先耳部疾病时,定期做耳部的健康检查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耳朵感到不适时要及时就医,以免面耽误病情。尤其不会说话的婴幼儿,他们不能够正确的表达不适,定期检查就是排除耳部疾病的好方法。

耳朵看似很小,可是作用很到,一旦耳朵内进入水或其他东西很容易造成伤害影响听力,严重的会造成耳朵的不可逆性伤害,出现耳聋,影响儿童语言能力,甚至是成为哑巴。所以说耳朵进一物可致残。

小小耳朵进水不容忽视,一旦造成伤害就不可挽回,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不能把孩子的装聋作哑当做调皮,一旦不及时治疗,也就真的成为患有失聪的残疾。耳朵进水是最常将的伤害耳朵行为,如果及时处理,是不会引起很大的伤害。最可怕的是儿童使用耳毒性药物,一旦使用造成伤害,结果无法挽回,孩子也真就成为残疾人了。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小编删除

妈妈测评

妈妈们用亲身体验告诉你什么产品是好的。

做您育儿好帮手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yfby/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