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7-6-5 20:04:02   点击数:
 

1.腺样体介绍

腺样体也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儿童6--7岁时腺样体发育为最大,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腺样体肥大,为一病理现象。本病多见于儿童,且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不仅可致鼻腔、咽鼓管阻塞及呼吸道炎症等,还可因长期鼻塞,影响小儿的鼻腔、口腔、胸腔以致整个身体的发育,值得小儿科和耳鼻喉科医生注意。

二.病因

鼻咽部的炎症及相邻部位的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

常见的病因为急性、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儿童期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鼻炎、鼻窦炎的炎症亦可循其黏膜累及腺样体;反之,腺样体肥大可使后鼻孔堵塞,又可加重鼻及鼻窦的炎症。此病好发于寒冷潮湿的地区,寒冷潮湿可能为其诱因。5岁以上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

三.常见症状

1..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减退和耳鸣症状,有时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耳部症状有时可为腺样体肥大的首发症状。

2.鼻部症状:肥大的腺样体及粘脓性分泌物可堵塞后鼻孔,分泌物不易擤出,故常合并鼻炎及鼻窦炎,出现鼻塞、流鼻涕症状。并可有张口呼吸、讲话有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症状。长期鼻塞和张口呼吸,可引起面骨发育障碍,如上颌骨变长、上切牙突出、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目呆口张,缺乏表情,形成“腺样体面容”。

3.咽喉部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发性咳嗽、易并发气管炎。

4.全身症状:由于鼻咽部分泌物常被患儿咽入胃中,引起胃肠活动障碍,导致儿童消化不良,继而营养发育不良。还可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遗尿等症状。

四,诊断:

1.视诊:有典型“腺样体面容”者,诊断较易。(上唇短厚外翻盖)

2.前鼻镜检查:可见鼻甲肿大,鼻涕积流。

3.咽部检查:多有扁桃体肥大或慢性炎症,咽后壁有粘脓性分泌物从鼻咽部下流。

4.鼻内镜检查:可见鼻咽顶肥大的腺样体,可将鼻咽部部分或全部占满并阻塞后鼻孔。

5.X线鼻咽侧位拍片及CT扫描:可见鼻咽顶后壁隆起的软组织影,鼻咽气道狭窄。判断腺样体的部位及大小。

五.治疗方法:

1.轻者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可应用抗组胺药物治疗,鼻内滴用血管收缩剂(如:呋嘛滴鼻液)等。

2.重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尽早施行腺样体切除术,以使症状得到改善,发育及营养状况尽快趋于正常。常与扁桃体一同切除,也可单独切除。手术时机一般选择在4--10岁之间。由于分泌性中耳炎多与腺样体肥大有关,目前在临床上对8岁以下的患儿,腺样体切除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手术。

六.手术适应症

1.腺样体肥大引起张口呼吸、打鼾或有闭塞性鼻音者。

2.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听力下降者;或导致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3.已经形成“腺样体面容”,并有消瘦、发育障碍者。

4.腺样体肥大伴鼻腔、鼻窦炎症反复发作,或上呼吸道感染频发者。

七.手术方式传统方式采用口咽部入路手术,手术多靠经验,有盲目性。

1.腺样体切除器切除法。

缺点:腺样体易残留,可导致手术后复发。

2.腺样体刮匙刮除法。

缺点:手术易造成鼻咽后壁及侧壁的损伤,出血较多。

新的手术方式:采用鼻腔入路,鼻内镜直视下进行手术。目前,我科开展了鼻内窥镜下腺样体肥大吸引切手术。在鼻内镜直视下,应用动力吸切器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此方法具有视野清晰,亮度高,可吸引,不损伤正常组织,手术后效果良好等特点。

1.对于腺样体肥大,我科一般采取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

2.对于年龄小、矫气、配合不好的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后处理:

手术后处理:卧床休息。应用麻黄素滴鼻液滴鼻每日3次,用3天。全身应用抗生素3--5天,以预防感染。

手术效果:

1.手术前软弱、鲁钝的儿童,可转变为灵活、健康。

2.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3.患非化脓性中耳炎者,手术后即可恢复听觉;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亦较易全愈。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yfby/7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