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花开,晒着太阳,为孩子“挖耳”的服务,成为襄阳一景。且慢!你想没想过,挖耳到底有哪些危害?怎么做才能避免对耳朵的伤害?
今天恰逢第17个全国“爱耳日”,带着这些问题,“小丁导医”热线记者医院医院耳鼻喉科专家。详解了容易对儿童听力造成危害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小朋友有将小珠子、黄豆、绿豆等各种异物塞进耳朵的坏习惯,这时,家长千万不要盲目去掏,否则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耳道甚至鼓膜。不要随意去掏耳屎
耳屎其是用来保护耳朵的“耳蚕”或“耳屎”,医学学名叫“耵聍”系外耳道软骨膜部皮肤耵聍腺的分泌物。虽然“耳屎”说起来不好听,其实它对耳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有阻止小虫飞入,保护耳道皮肤的作用。张礼来医生表示,耳屎不是人体的废物,相反,在外耳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富含油脂,耵聍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细毛,对耳朵有保护作用,可防止皮肤干裂和预防感染,这些细毛能阻挡由外界的尘埃颗粒,还能防止昆虫对耳朵的侵害。张医生告诉记者,他自己遇到的最严重的病例,是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家长帮其掏耳屎,结果导致耳膜穿孔。
很多家长总觉得娃娃耳朵里面的“耳屎”要经常掏一掏,其实没有影响到听力,不引起耳朵疼痛等症状时,就不要随意去掏“耳屎”。“小朋友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恐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张医生说,
“耵聍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因此通常不用担心堵塞耳道而进行频繁掏耳朵行为。”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姜妍表示:“若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有可能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头晕等症状,医院就诊检查,请医生治疗。”耳朵觉得痒可能是真菌感染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姜妍医生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医生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保持外耳道清洁,如有耵聍屑,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酒精棉签轻轻擦拭,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防止感染的作用。一旦感染了,医院做检查。
楚天襄阳健康汇综合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采写:丁心栓刘小雨
编审:刘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