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得中耳炎的原因
1.妈妈躺着喂奶,易使少量乳汁流入宝宝耳中。
2.长期用安慰奶嘴,引发宝宝频繁吸吮,病菌乘机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
3.擤鼻涕的方法错误,如用两手指捏住宝宝两侧鼻翼,迫使鼻涕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而污染中耳。
4.乱掏宝宝耳朵,损伤了耳道黏膜或鼓膜引发感染,并蔓延到中耳。
5.在宝宝面前吸烟,有害物刺激中耳粘膜,粘液分泌增加变稠,造成中耳积液,形成渗出性中耳炎等。
中耳炎的症状
急性中耳炎常常伴有发热,因婴儿不会诉说耳痛,仅表现为烦躁、哭闹、夜寐不宁,用手揉耳朵或摇头,在吸奶时咽鼓管和中耳的压力发生改变会加剧耳痛,故婴儿不愿吃奶。上述症状容易被忽视,一旦鼓膜穿破,脓液流出,体温下降,才恍然大悟知道前几天的不适因为得了中耳炎。较大的小儿会说耳朵痛,故诊断不难。得了中耳炎要及时治疗,否则炎症会延及邻近的脑膜并发脑膜炎、脑脓肿,有时并发乳突炎,这时耳朵后的乳突有明显压痛。急性中耳炎如未能及时治疗或者急性炎症消失后仍然继续流脓,说明已转入慢性,常常会影响病儿的听力。
如何预防中耳炎
1.哺乳时不能太急太多,应将宝宝斜抱起,喂奶后要将其竖起,轻拍背部,使胃内气体排出,以免溢奶。如果宝宝漾了奶,赶紧把宝宝抱起来,让他侧头,呕吐出来,或是把宝宝竖起来,防止奶流到咽管里头去。
2.合理喂养,增强抵抗力,呼吸新鲜空气,衣服穿着适度,预防感冒。
3.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注意耳朵别进水。
警惕中耳炎
年轻父母应提高警惕,发现宝宝得了中耳炎后一定要看医生,遵医嘱认真治疗,不能自行服消炎药而使病情延误。急性中耳炎如果发现及时,对症下药,一般马上就会痊愈,不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听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变为慢性中耳炎,就有可能导致孩子听力永久下降。
免责声明:文章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白癫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