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你平常是不是喜欢在乘地铁时用耳机听音乐,塞在耳朵里,把音乐开大,享受一个人的世界?你是不是喜欢跟好朋友煲电话粥,一煲就是几个小时?你是不是经常去KTV飙歌?
这些习惯可能都会伤害到你的耳朵!今天是全国爱耳日,跟小编一起来学习怎么保护耳朵吧~
保护耳朵,从杜绝坏习惯开始,这十种习惯,都会损害你的听力!
1
地铁里听歌
如果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戴耳机听随身听,为能听清声音,往往会调大音量。如果长期过量声音刺激,耳蜗的毛细胞会产生带些紊乱,供血、供氧不足,致使末梢感受器受损,从而导致噪声性听力问题。不仅如此,耳机将外耳道口紧紧塞住,高音量的音频声压会直接进入耳内,造成不可恢复的听力损害。
2
长时间煲电话粥
电话、手机等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许多年轻人在闲暇时间时喜欢“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频繁接听或长时间接听电话,是损失听力的一个有害途径,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专家建议,打手机应长话短说,一次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如果条件允许,使用免提对耳朵伤害最小。
3
用硬物掏耳朵
耳屎是外耳道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液体,我们在吃饭、说话时可自动将其排出。有人习惯掏耳朵,反而容易让细菌进入耳道,增加感染的可能性。经常用硬物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还可能弄坏耳膜。有人曾用棉棒、火柴头等掏耳朵时,将火柴头或者棉绒遗留在耳朵里,对耳朵也会造成损伤。
4
经常泡吧、去KTV
研究表明,37%的听力残疾与噪声损害密切相关,噪音会缓慢地损伤人的听力。酒吧、KTV等场所高强度的脉冲噪声刺激,会“瞬间”导致听力损害。如果人体长期处于噪音的环境中,容易出现听力紊乱,进而发生耳鸣、耳聋等听力下降问题。
5
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
耳朵是最敏感的器官,情绪高度紧张时,血管收缩导致缺血缺氧,发生耳聋。现在的突发性耳聋以25-40岁的年轻人居多,主要和年轻人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等相关。患者在刚开始时,可能只会感觉到耳鸣,出现“嗡嗡”声,或者出现耳闷胀感,感觉到声音遥远,然后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听不到声音。
6
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
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很多人会感到两耳发闷、疼痛,骨膜有憋胀感,听到的声音变小、头晕等症状。这是由于飞机从高空极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外压力差值过大,所造成的中耳损伤。可称耳气压伤或航空性中耳炎。飞机起飞或降落时有必要做吞咽动作,防止航空性中耳炎,必要时使用药物以收缩血管。
7
滥用抗生素
因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的药物性耳聋比较常见于少年儿童。一些抗生素例如常见的新霉素、庆大霉素等会很好的控制感染,可同时引发的副作用是损害脑神经,引起耳聋。这种药物性耳聋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最好是提早检测,进行预防。
8
游泳前后不注意检查耳朵
游泳时耳道进水、呛水引发的耳朵疾病也很多,主要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儿童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症状是耳朵不适、耳朵闷胀、疼痛、听力下降、流脓等。游泳池的水中有很多细菌,儿童的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加上抵抗力低,位于耳鼻喉的细菌更容易侵入,造成发炎。
9
用力擤鼻涕、吸鼻涕
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医生表示,有的人甚至用力擤鼻涕到耳朵痛才罢休,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引起中耳炎。
10
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
鼻窦炎、鼻炎、咽炎不可小觑,它们可蔓延形成分泌性中耳炎。医生提醒,别的中耳炎会流脓,而分泌性中耳炎不会流脓,因此容易被忽视。
保护耳朵,平时要注意用耳塞听音乐时隔一个小时休息一会儿,音量不用太大,能听清楚就行,也别只用一边,另外,头戴耳机也比耳塞耳机的伤害要小一些。
记得提醒身边的人:)
宁夏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