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耳鼻喉科
朱烨/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经常清理耳垢,甚至把“掏耳朵”当成一种享受。其实,耳屎实在没必要经常掏,否则容易伤害耳朵,医院就经常接诊到一些自行掏耳致外耳道甚至鼓膜损伤的患者。
耳屎在医学上称之为耵聍,又称耳垢,它具备一定的生理功能,可维持耳道湿润,和外耳道的耳毛一起,粘附和阻挡尘土、飞虫等异物,起着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的作用。
常“挖耳屎”容易挖出这些毛病“耳屎”积聚较多或形成团块时,会引起耳痒及堵塞感,此时应清理。但是自己掏耳朵经常会出现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损伤鼓膜,重则可引起听力下降甚至中耳炎。
此外,长期掏耳朵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耳道乳头状瘤是病毒感染引起,开始时是良性,但如果外界刺激比较多,就会使其恶变。
因此,医生不建议自己随意掏耳朵,或在理发店等场所请非专业人士清理耳垢,如需清理,医院请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夹取或冲洗耳垢。
但如果实在改不了自己掏耳的习惯,建议至少应做到如下两点:
1、最好使用温水轻轻冲洗耳道将耳垢冲出,或使用棉枝,轻轻在外耳道转动,注意不要伸入过深,否则会将耳垢推向耳朵深处,造成阻塞,清理时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掉落出来;
2、不要使用指甲、牙签、挖耳勺、发夹等尖锐物掏耳。
耳朵有自洁功能耳垢其实并不脏,还能够起到杀菌、保护耳道的功能,全都清理干净反而会有损害。一般情况下,在说话、吃东西或打喷嚏时,随着下颌的活动,耳道内的片状耵聍便会慢慢松动脱落而不知不觉被排出。
此外,成人掏耳朵都如此“娇弱”,幼儿的耳朵更是不应该随便掏,因为幼儿外耳道皮肤十分娇嫩,容易受伤,造成细菌侵入引起感染,严重的还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医生建议在宝宝出现耳痛、听力医院清理耳垢。
如何保护耳朵?1不戴耳机或少戴耳机长期听音量大、噪音刺激强的声音,容易造成噪声性耳聋。
●戴内置耳机听CD时,应遵循“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戴内置耳机听MP3的人要遵循“80~90原则”,即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8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耳朵进水及时清理游泳、洗澡时,耳朵也常常会进水,一旦有水入耳,应及时将水倒出,以免诱发耳内感染,损害听力;
3减少噪声干扰平时处于噪声环境时,要尽量捂住耳朵或戴耳塞,减少噪声对耳朵的伤害。比如过年期间,鞭炮声、爆炸声等都可能引起听力下降,因此如果发现有人燃放炮竹时,我们应站的远一些,用手捂住耳朵。
4少清理耳垢有些人习惯把耳垢清理得干干净净,如果觉得耳朵里面有发痒,就用手指甲、耳朵清洁棍、棉签等进行清理,认为这样很卫生、很健康,但其实这样很容易引起耳朵发炎,如果用力过度,清理过深,还容易损伤鼓膜,甚至耳聋。
5正确擤鼻涕如果擤鼻涕用力过猛,鼻腔压力增大,鼻涕就可能跑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严重时还会导致鼓膜穿孔。擤鼻涕时,每次只能按住一个鼻孔,轻轻地擤。
6每年做一次听力体检经常听音乐的人应留意自己的听力情况,当出现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时,要提高警惕。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接触噪音频繁,如娱乐场所演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最后,提醒广大群众,对突然发生的一侧耳鸣、耳聋,不可掉以轻心,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终身遗憾。
—END—
精彩文章推荐(注:点击文章标题即可跳转查看)
★喜讯!首次!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岁女童被狗挠一下,2月后竟狂犬病发作死亡!皮毛伤口家长都要重视
★肺癌最爱找这5种人!死亡率还高居恶性肿瘤之首
★太需要了!长期被颈椎病困扰?其实6步就可搞定!
★乙肝只有传染才会得?小心自己诱发!常做这4件事,你离肝病就不远了!
★黄的像橘子!新生儿患重度黄疸,顺德人医连夜为他换血3小时……★顺德街坊注意:孩子误服,重则要命!这些急救方法快get!
★孕妇大出血,前置胎盘,切除子宫才保住性命!关于剖腹产,你要知道这些!
★能不能生二孩?医院”二孩门诊“告诉你!(附孕期主打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