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体征、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等十分繁复,一言难尽。既然与它不期而遇,那么就需要积极应对,科学决策,避免认识误区,从生活细节着手,顺利渡过发病期。
搞清过敏源过敏源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医学上主要分两类,一是吸入性,二是食物性。前者包括尘螨、真菌、动物的皮毛、花粉,各种化学合成产品如化妆品、油漆等;后者包括牛奶、鸡蛋、虾、水果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即可进行专业检测并确定。
抵制两大诱因一是工作压力大,熬夜加班导致抵抗力低下。压力是很多疾病的来源,过敏性鼻炎也不例外。二是降低室内外温差,保持办公及家居环境整洁通风,空调温度调至26度,这样不仅节能环保,还能有效降低诱发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
避免认识误区在很多人看来,过敏性鼻炎只不过是发作时有点痛苦而已,过后仍和健康人一样,治不治无所谓。事实上,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有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长期治疗不当,还会导致中耳炎、嗅觉丧失甚至诱发哮喘。
有些人在春秋季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误以为是换季穿衣、饮食不当引发的“顽固性感冒”或“热伤风”,医院就诊耗费时间和金钱,干脆自行服用感冒药物,结果导致病程迁延,最终可呈终年鼻塞、流涕的持续状态。
有些患者因长期鼻塞,单纯应用局部减充血剂治疗,而且应用比较随意,一天累计可达5~10次。由于这类滴鼻剂通常具有较强的血管扩张反跳作用,是引起药物性鼻炎最常见的原因,因此疗程不宜超过三天,每日滴鼻次数不能超过三次。
许多患者只在犯病时用药,症状稍一缓解就停药,导致过敏性鼻炎时好时坏,甚至愈来愈严重。对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每次发作时要持续治疗1~2个月,有些患者甚至需要治疗半年;而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应该提前2~3周用药,季节过后,不能立即停药,而是继续用药两周左右。
注意饮食调理宜食富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等;多吃生姜、蒜、韭菜、香菜等暖性食物;多吃糯米、山药、大枣、莲子、意仁、糖和桂圆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萝卜、刀豆、丝瓜、梨子、苹果、橘子、枇杷、葡萄、核桃等。忌食牛肉、含咖啡因饮料、巧克力、柑橘汁、玉米、乳制品、蛋、燕麦、牡蛎、花生、鲑鱼、草莓、香瓜、蕃茄、小麦;忌食冷饮,过冷食物会降低免疫力,并造成呼吸道过敏;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忌食海腥油腻,如虾、蟹、桂鱼、黄鱼、鲫鱼及肥肉、猪油;少食动物内脏;戒除香烟、饮酒等嗜好;慎食芹菜、酒酿等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