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乳和胃食管反流病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21-11-1 13:27:54   点击数:
 

说起“溢乳”或者“漾奶”,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漾奶”属于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表现之一,生理性的就是正常宝宝也会出现的,不要过于担心,一般不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作息。如果影响到宝宝喝奶和睡觉,甚至引起反复的中耳炎等问题,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怎么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呢?如何预防和治疗?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吧。

一、定义胃食管反流:

指胃内容物,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

常发生于日间餐时或餐后,又称溢乳。

病理性:

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致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常常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

二、关于患病率。

导致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增加的因素:早产;亲代病史中存在烧心或者反酸;肥胖;食管裂孔疝;先天性膈疝病史(修补术后);先天性食管闭锁病史(修补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三、疾病的判断。有一个相对简单的判断,满足以下至少三点情况,就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反复耳朵感染;

长期有酸的口气;

几乎每顿都出现多次干呕或噎住;

喝奶时或者一小时以后,经常出现打挺或者其他难受的动作;

几乎每顿呕吐,特别是喷射状呕吐;

长期拒绝喝奶,无论饥饿与否;

没有喝奶时也常出现吞咽动作;

长期体重不增;

在睡眠中会突然大哭而醒。

上述症状,仅供参考。如果婴儿出现上述描述中的任何不适,医院,由专业的儿科医师判断,或遵医嘱做相关检查。

四、症状。

1.呕吐。

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85%的婴儿于出生后1周内即出现呕吐,10%患儿于生后6周内出现症状。呕吐程度轻重不一,多于进食后,严重者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年长儿以反胃、反酸、嗳气等症状多见。

2.反流性食管炎。

*烧灼感*咽下疼痛。婴幼儿表现为喂奶困难、烦躁、拒食。年长儿诉咽下疼痛。*呕血和便血。

3.食管外症状。

*与反流性食管病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道感染、哮喘(部分病例发病早、抗哮喘治疗无效、无特异体质家族史的哮喘患儿更可能由胃食管反流病引起。需注意:胃食管反流在哮喘儿童和青少年中更常见,但是尚无证据证明胃食管反流能引起或加重哮喘)、窒息和呼吸暂停(多见于小婴儿和早产儿,表现为面色青紫或苍白、心动过缓、甚至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

*营养不良(见于80%左右的患儿)

*其他:声音嘶哑、中耳炎、鼻窦炎、反复口腔溃疡、龋齿等。

五、立即就诊!最新指南表明出现以下任何情况,需要立刻就诊:

--反流变成持续性喷射状呕吐;

--呕吐物含有胆汁(绿色或者黄绿色)或者呕血(呕吐物中带血);

--有新症状出现,如明显的易激惹症状、喂养困难或生长发育迟缓;

--出生一年后仍然出现持续频繁的反流症状

注意:

对于年龄<2个月的婴儿,若出现呕吐进行性加重或张力性呕吐时,需要行急诊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肥厚性幽门狭窄。

六、辅助检查。

食管钡餐造影。食管PH值动态监测。食管胆汁反流动态监测。

最新指南表明:婴幼儿或儿童无需行上消化道造影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或者评估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严重程度。上消化道造影可用于原因不明的胆汁性呕吐(尤其是婴幼儿)或者吞咽困难。

七、治疗。1.体位治疗。

床头抬高30°,婴儿睡眠时采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儿童清醒状态下采取直立位和坐位。

2.饮食疗法。

以稠厚饮食为主,少量多餐。

婴儿增加喂奶次数,缩短喂奶间隔时间。喂奶过程中多拍嗝,喂完奶后至少竖抱30分钟。

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淀粉类或进食谷类食品。

年长儿进食以高蛋白低脂肪为主,避免吃酸性食物、碳酸及咖啡饮料、高脂饮食、巧克力、辛辣食品。

3.药物治疗。

经医生综合评估后,给予药物治疗。注意:没有专家医师的指导意见,不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红霉素治疗胃食管反流或胃食管反流病(GERD)。需考虑这些药物可能发生的副作用。

4.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的或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的,考虑外科治疗。

另外:

对于肥胖并伴有烧心或反酸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建议他们减肥,对改善症状或有帮助。

奶蛋白不耐受,也是胃食管返流的一个原因。对于奶蛋白不耐受的宝宝,如果是母乳的妈妈需要完全忌口奶制品,牛奶和任何含有牛奶原料的食品;如果是奶粉宝宝,需要吃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但是,奶蛋白不耐受的宝宝,大多数会有大便带血或有粘液。具体是不是奶蛋白不耐受,医院,咨询儿科医师。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zeyzz/141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