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耳内流脓家长需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21-11-30 16:01:51   点击数:
 

烟台齐鲁网3月30日讯(通讯员陈晓华)冬末春初,天气转暖,流感流行,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来了不少感冒后出现耳痛、甚至耳内流脓的儿童患者。医生提醒,流感以及急性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极易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婴幼儿找不到原因的烦躁哭闹或耳内流脓,家长应警惕中耳炎的发生,及时就诊。

中耳炎是婴儿容易发生一种耳病。小孩因耳疼啼哭,开始时有些家长找不出原因,等见到耳内流出脓液来才发现。中耳炎发展到流脓是鼓膜已经穿孔,脓液排出后,经过诊治穿孔愈合,可以好转。如2-3个月仍不愈,转为慢性,虽疼痛可减轻,但孩子体温仍高,常有呕吐、哭闹,以至听力减退的现象。如细菌侵入内耳或颅内,不仅听力大受影响,还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疾病,是很危险的。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临床常表现为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伴有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中耳炎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小儿怎么会得中耳炎呢?耳鼻喉科专家介绍,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由于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加上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急性鼻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而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常常会引起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或由于婴儿吐奶、呛咳及拧鼻涕用力太猛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成为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此外,给小儿掏挖耳朵,不小心损伤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导致了感染,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发生炎症。

当中耳炎没有脓液流出时,稍年长的儿童能自行诉述病情,但婴幼儿一般只会烦躁哭闹,父母常常不知所措。但此时若用手指轻轻按压耳朵,如果孩子哭闹加重,或用手来自卫,则说明是耳内的。另外,因重力的关系,将小儿抱立时,由于耳内的充血情况得到改善,疼痛常常有所减缓,这也提示中耳炎症的存在,当见到有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肿胀的症状反而减轻。

医院耳鼻喉专家提醒,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如果孩子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流出的脓液说明原本留存于中耳的液体已经冲破了耳内鼓膜。孩子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尤其是对得过中耳炎的儿童更要引起重视。

孩子得医院就诊,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消炎,耳内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必要时降温、补液,耳内滴用抗生素药水,局部消炎,控制炎症的扩散。家长对小儿耳内的病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治疗,避免耳内感染引起更多的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内容/图片转载自网络,仅供分享,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解决夜班后肌肤问题,暖男医哥面膜、眼贴、眼霜是您的首选。

「慢病护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zeyzz/1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