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怎么回事如何消除耳鸣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24/9/18 11:52:39   点击数:
 

鸣是以自觉耳内或头颅鸣响而无相应的声源为主要特征的病证。它既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上耳鸣极为常见,在头颅鸣响者也称“颅鸣”或“脑鸣”。临床上耳鸣与耳聋经常伴随出现,但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对患者造成的困扰亦不同,应区别对待。

耳鸣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病机有虚有实,实者多因风邪侵袭、痰湿困结或肝气郁结,虚者多因脾胃虚弱、心血不足或肾元亏损所致。《素问·脉解》说:“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1.风邪侵袭寒暖失调,风邪乘虚而入,侵袭肌表,使肺失宣降,风邪循经上犯清窍,与气相击,导致耳鸣。

2.痰湿困结嗜食肥甘厚腻,痰湿内生,困结中焦,致枢纽升降失调,湿浊之气上蒙清窍,引起耳鸣。

3.肝气郁结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升降失调,导致耳鸣;肝郁日久可化火,肝火循经上扰清窍,亦可导致耳鸣。

4.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劳倦过度,或思虑伤脾,致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宗脉空虚,引起耳鸣。

5.心血不足劳心过度,思虑伤心,心血暗耗,或大病、久病之后,心血耗伤,或气虚心血化源不足,皆可导致心血不足,不能濡养清窍,引起耳鸣。

6.肾元亏损恣情纵欲,损伤肾中所藏元气,或年老肾亏,元气不足,精不化气,致肾气不足,无力鼓动阳气上腾,温煦清窍,导致耳鸣。

(2)心血不足

主证:耳鸣的起病或加重与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有关。心烦失眠,惊悸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候分析:心主神明,长期精神紧张或压力过大,则心血暗耗,不

能濡养清窍,故易产生耳鸣;心神有赖心血的滋养,心血不足,神不守

舍,则惊悸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心血属阴,阴血不足,虚阳独亢,阳不入阴,则心烦失眠;心主血,其华在面,心血不足,则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血虚之象。

治法:益气养血,宁心通窍。

方药:归脾汤加减。若心烦失眠、惊悸不安较重者,可加龙齿以镇静安神;若阴血不足,虚阳上扰,心肾不交者,可配合交泰丸(黄连、肉桂)。

剩余31%未读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zeyzz/16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