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网友的帖子引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大家纷纷表示,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耳朵,应该让耳朵好好休息了。
网友“虾米”是一名的哥,姥姥刚刚去世,他发帖回忆自己的姥姥——一位患有严重听力障碍的老人。“虾米”说,每次和姥姥说话时,姥姥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听”,有时听得很吃力,便根据别人的口型判断。可是由于他和姥姥的距离太远,很少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每次去看她老人家,不管老人讲什么,我都会假装听得懂,因为我害怕老人失望。”“虾米”的一番话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耳朵虽小,问题不少。医院耳科主任列举了几位耳病患者的经历,提醒我们,平日里要多爱护耳朵,别让我们的耳朵再受伤。
五岁小男孩丁丁,最近一个月好像性情大变。原来在幼儿园很合群,现在都不爱理小朋友了,上课也不专心听讲,老爱走神开小差。丁丁妈妈发现儿子好像一下子变“文气”了,有时候叫他,他都爱理不理的。妈妈不禁担心起来,于是第医院。
耳科医生仔细问诊,丁丁妈回忆起来,前段时间小孩得了一场感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好转没多久。经过一系列专科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耳膜充血、鼓膜内有气泡,双耳传导性耳聋。最后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
耳科主任分析:人的中耳位于颞骨之中、外耳与内耳之间,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四部分。咽鼓管形似一根细长的管道,连接鼓室与鼻咽。正常情况下,咽鼓管可在吞咽、打哈欠的瞬间开放,使外界空气进入鼓室,调节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证声音正常传导。
丁丁前段时间感冒,因病毒和细菌的刺激,产生大量分泌物阻塞了中耳内的咽鼓管咽口,鼓室内空气被吸收后形成负压,造成黏膜血管扩张、血浆渗出,中耳积液就是这样来的。中耳内的积液,减弱了声音的传导,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听力下降。有的孩子会诉说耳痛、耳胀、耳内闭塞感、耳鸣等。由于孩子小,多数不会表述或表达不清,不易被家长觉察而延误治疗。如果孩子在感冒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与他人交流能力减弱,家长必须重视,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王小姐上周去一家高档发屋做头发,洗完头发后,她像往常一样,在沙椅上一躺,任由小工为她按摩、掏耳朵等服务。可是突然,右耳朵一阵巨痛,王小姐捂着耳朵,当时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到医院检查,王小姐得到了“鼓膜穿孔”的诊断,真让她欲哭无泪。幸好医生为她及时进行了鼓膜修补术,对以后听力没有影响。
耳科主任说,人的外耳道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平时藏在外耳道内,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和小飞虫等。
经常性掏耳朵会使外耳道皮肤角质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稍不小心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到听力。
小李在一家期货公司担任经理,平时工作很拼,经常加班到半夜。前几天一个早上,他突然感觉左耳嗡嗡直响,接着就觉得耳朵发闷,同事们和他说话,声音也像是隔着墙从远处传来。小李以为上火了,去药店买了去火药吃了几天。可是几天后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感觉耳朵更闷了。医院看病。
经检查,小李根本不是上火,而是突发性耳聋,已发展至中度听力损伤。医生告诉小李,如果来得再迟些,左耳听力可能再也恢复不到正常水平了。听了医生的话,小李吓出一身冷汗,越想越后怕。
耳科主任介绍说,突发性耳聋起病急,会突然出现耳鸣、发闷、听不清、眩晕等症状,多为单耳发病。耳鸣、眩晕可间断出现,耳发闷、听不清一般持续存在。病情进展较快,听力损伤严重,有些患者会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展成半聋或全聋。
“爱耳护耳,健康听力”
公益活动开始啦!
健康专家联合医院,
开展“爱耳护耳,健康听力”公益活动。
常见耳病有哪些?应该怎样护耳?
不怕你来问,就怕你不问,专家等你来提问。
活动时间:6月9日至15日,接听时间:8:00-22:00。
参与方式:拨打-5(只收市话费)。
专家在线为您解答耳健康问题。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