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医耳鼻喉科专家成正元老年人耳鼻喉科常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20-6-19 11:45:58   点击数: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的蓝色字   (1)鼻炎:包括各类鼻窦炎,鼻炎有一定季节性,尤其进入冬季,天气寒冷而干燥,是鼻炎的多发季节,预防措施: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冷空气对鼻粘膜的刺激,适当时候注意戴上口罩;注意保暖,气候转变极易感冒引发鼻炎;慎用鼻粘膜收缩剂,尤其不要长期不间断使用;及时矫正一切鼻腔的畸形;注意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净,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加强营养,增强正气;改掉挖鼻的不良习惯;根治病灶,彻底治疗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慢性疾病。

  (2)鼻出血:俗称流鼻血,预防措施为烟酒少用,多喝清热解毒的饮品、茶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睡眠时间;切忌挖鼻孔,冬季天气干燥,鼻粘膜毛细血管很容易破裂;注意卫生,以防引起各种感染等。

  (3)过敏性鼻炎:先查找过敏源,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对于顽固过敏性鼻炎,需要做脱敏治疗。

  (4)鼻息肉:鼻息肉的预防措施和鼻炎有所相似,但本质不同,鼻息肉是成型病种,发现时往往已成疾病,预防鼻炎是前提,鼻息肉要及时治疗,预防鼻炎也是预防鼻息肉的重要前提措施。

2咽喉疾病

咽炎:咽喉是人体的要道,俗话说病从口入。咽喉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关键部位,预防各种鼻病及呼吸道炎症是预防咽炎的措施之一;禁忌烟酒过度,少食辛辣食物,预防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刺激;预防感冒,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强体质等。

3耳科疾病

  (1)老年性聋:是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功能退行性改变的表现。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遭受到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精神创伤等)影响有关。听觉器官的老化性退行性改变涉及到听觉系统的所有部分,唯以内耳最明显。Schuknecht(年)根据内耳损害的主要部位细分为老年感音性、神经性、血管纹性(代谢性)与耳蜗“传导”性(机械性)聋4类。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由高频向低频缓慢进行的双侧对称性听力下降,也常伴耳鸣。多数有响度重振及言语识别率与纯音测听结果不成比例等。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聋的发病率很高,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这与老年人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内耳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有关。

  听力损失60分贝以上的老年人群应尽早配戴助听器:国际上助听器的配戴也有验配标准,建议听力损失60分贝以上的老人尽早配戴助听器。

听力损失80分贝以上的老年人群应尽早做人工耳蜗手术:国际上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唯一有效手段,能显著提高老年聋人的听觉功能,建议听力损失80分贝以上的老年人群应尽早做人工耳蜗手术恢复听力。

  因为,老年人听力损伤超过60分贝以上会造成言语和沟通的障碍,老人听不清、听不懂别人谈话,会引发交流障碍,逐渐不与他人交谈,导致老人更加孤僻、内向和心理健康。

  (2)耳鸣:老年性耳鸣在老人群体中非常常见,55~64岁患病率为9%,65~74岁为11%,女性多于男性。少数单纯性耳鸣的老人听力正常,但绝大部分常伴有重度以上耳聋。耳鸣通常为持续性,也有偶发性,会导致老人心神不安,影响睡眠与生活,严重的会非常痛苦。耳聋、耳鸣是老年人群的最常见疾病,切勿认为是人老的生理过程,一旦发现,就需医院检查治疗。

  (3)中耳炎:中耳炎大多与上呼吸道逆行感染及咽鼓管通气不良有关,也是老人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如因上呼吸道逆行感染引起,需要及时对症治疗,慢性中耳炎就需要尽早手术根治。

老年人保护听力的方法如下

  1、避噪音: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使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戒挖耳: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鼓膜。科学的方法是耳道奇痒难忍时,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也可内服维生素E、C和鱼肝油,内耳发痒就可得到缓解。

  3、慎用药:人到老年,疾病较多,老年人常常使用抗生素,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不要过量或者服用时间过长,可与其它药物交替使用,也可换用中药治疗。

  4、常按摩:老年人听力减退,与内耳血液循环减弱也有一定的关系,而局部按摩可增加血液循环,也可保持听力。耳周按摩(可参照中医穴位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改善或延缓听力减退。

请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jbzl/1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