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超过8个月以上者即为慢性。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1.儿童最长见为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小儿咽鼓管较成人短、平、大,故鼻腔致病菌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腔。
2.鼻窦炎鼻腔脓性分泌物聚集,细菌易进入咽鼓管,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3.鼻咽部新生物鼻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常并发此病,故单侧分泌性中炎需警惕本病。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
1.耳痛小儿常常有耳痛,夜间发作,哭闹不已,次日症状减轻。
2.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耳聋,听力下降逐渐加重,伴有自听增强,头位变化时听力可暂时好转。小儿多表现为呼之不应,学习时精力不集中,学习下降。
3.耳闷塞感耳闷塞感或胀满感是成人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按压耳屏后闷塞感好转。
4.耳鸣部分患者有耳鸣,多为间隙性,当打哈欠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1.保守治疗:控制感染、改善鼻腔通气;
2.改善咽鼓管通气(咽鼓管吹张、腺样体及扁桃体手术);
3.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切开置管。
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多位于鼓室,而乳突黏膜也有轻微炎症。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或抵抗力下降致使中耳炎反复发作而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反复发作可继发中耳胆脂瘤。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症状
畏寒、发热,小儿常伴有恶心、呕吐。
听力下降,一般为传导性耳聋。
耳痛剧烈,一旦鼓膜穿孔,脓液外流,耳痛可明显好转。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中耳胆脂瘤主要症状
反复耳流脓,脓液常伴有恶臭或呈豆腐渣样,少部分带有血丝。
长期反复发作,听力出现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
部分胆脂瘤压迫吸收周边骨质引起头痛、面瘫、眩晕等症状,形成颅内外并发症。
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1.药物保守治疗:
引流通畅者可局部使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氯霉素甘油滴耳液。
2.若CT提示有肉芽或胆脂瘤形成者则需要手术治疗,如乳突开放+鼓室成形(即听力重建)。
综上,无论分泌性还是化脓性中耳炎,一旦发病需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形成永久性听力下降。
(左汶奇)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昆明儿童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