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指出病理:
小儿耳病流脓,耳心痛,此乃肾气虚胆经不降之故。
小儿的体质特点是阳气足而阴虚,肝胆虚弱,所以身体循环中容易出现肝木疏泄过度或者胆经相火不降的情况,而引发相应的症状。耳病的核心是胆经不降,治疗也是围绕调中气、降胆经进行。
药理:桂附地黄丸补中气、补肾气。淡豆豉补阴虚,调中气。黄豆养肝木养中气。黑豆养肝木养中气,兼降胆经。
判断孩子是真的有内热还是只是虚热的方法:睡醒病不减或者稍加,为有实热,可以对症用清热的药;如果睡醒后病好一点,都是中虚、阳虚,此热不可用凉药清热,只可用药将虚热回收形成中气。
孩子有时会说耳朵疼,并没有流清水或脓的程度,此时只需要轻调中气、降胆经之热即可。
1、耳痒——方用:龙井茶1、2分服用,茶叶清胆热,却不败火。
2、耳痛——方用:淡豆豉汤,或者黄豆汤,清胆热。
如果耳朵流脓,要判断寒热区别对待,但通常小儿有实热的不多:
3、寒性耳痛流清水——方用:桂附地黄丸5分至1钱,煎服。或者韭菜汁滴耳内,连滴数次亦愈。二者可以合用。
辩症:脓清为寒,大便不实、面色浮红。
4、热性耳痛流稠脓——方用:山药、扁豆各1钱,天花粉、生甘草、绿薄荷各3分,煎服(水开转小火15分钟)。
辩症:小儿体气充足,舌胎发黄、便干大便多日一次,面无浮红之色。
5、耳前后肿,项不能活动者——方用:桂附地黄丸5分至1钱+益母草1分
我的实践:大儿3岁时得过中耳炎,耳朵痛发烧,那时我还没有学圆运动中医,医院的医生是用阿奇霉素和外用氧氟沙星治好的。他7岁时,有一次春游乱吃东西,回来食欲不好、发热伴耳朵痛,就是先后喝了淡豆豉煮水、乌梅水,韭菜挤汁,用滴管在两耳朵先后各滴1大滴,各侧卧20分钟。午睡后,耳朵就不疼了。淡豆豉调中气之滞(积食、运化不好),黑豆或者乌梅善降胆经,韭菜汁温降胆经。
活用原理:山药社区中有位家长给1岁多的孩子治疗中耳炎,用了淡豆豉汤、韭菜汁、加上敲胆经(大腿外侧,自上而下),治好了儿子的中耳炎。
1钱=3克,豆水砂锅煮开后再小火煮40分钟,滤出汤喝。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