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前几天坐飞机到浙江出差,下飞机之后,耳朵就开始耳鸣,听力感觉也下降了。”一位来自广东的患者卢某,医院医院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黄萍芳。
检查结果是,他得的是航空性中耳炎。
“坐飞机会得航空性中耳炎?那坐地铁是不是就会得地铁性中耳炎?开玩笑吧……”卢某脱口道。
“不是开玩笑哦,真的有‘航空性中耳炎’。这病,不光坐飞机会得,其他像潜水作业、低压舱工作、高压氧治疗时,也可能发生航空性中耳炎。”黄萍芳说,什么是航空性中耳炎呢?这得从大气压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低说起。在航行中,随着飞机上升或降落,座舱内的气压就发生相应的变化,含气腔的气体也就随之扩张或缩小。一般在耳咽管通气功能良好的情况下,飞机在升降时,通过耳咽管的调节和人为地做主动通气动作,就可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此时仅有耳胀感或轻微的听力障碍,但不会造成耳部损伤。如果,中耳腔内外压不能迅速取得平衡,就会产生各种症候群,统称为气压损伤,伤及中耳腔的,称为航空性中耳炎。
黄萍芳说,一般来说,咽鼓管功能异常(上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儿童腺样体肥大、鼻及鼻咽部肿瘤等疾病)、飞机飞行高度改变时、飞机下降速度过快等,均可引起咽鼓管狭窄或堵塞,导致发病。此外,入睡的旅客、昏迷病人、精神过于集中的机组人员也容易患耳气压伤。
像卢某,一年前做过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这次坐飞机又有感冒和炎症,导致鼻、鼻咽及咽鼓管粘膜肿胀,咽鼓管暂时性不通畅,咽鼓管的压力调节功能下降,于是造成中耳气压性损伤。
治疗方面当然是越早效果越好,一般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提醒:感冒或者严重鼻炎、鼻窦炎的人,应避免潜水,因为潜水时压力增大,也同样会导致中耳炎。咽鼓管狭窄或者堵塞的患者最好不要坐飞机,在飞机起降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睡着。部分做过咽鼓管扩张手术的患者也有可能会有咽鼓管再次缩窄和堵塞。
▍编辑:三石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报原创文章
▍商务广告合作请拨:-
▍勾搭金晚君请加四川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去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