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抗菌药物」,作用是抗感染。抗生素只能对抗一部分细菌,对病毒、真菌、过敏、外伤等引发的炎症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如果身体的炎症不是对抗生素敏感的细菌引发的,用了抗生素也起不到消炎的效果。
抗生素药物名字中带这些字儿,记好喽~
磺胺、霉素、西林、头孢、培南、环素、沙星
提到抗生素,
就不得不说说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超级细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它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是它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不少家长都知道,
超级细菌的产生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的。
那为什么会出现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滥用抗生素的成因
一、群众自身医疗知识匮乏,对看病用药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1、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
误区2、广谱抗生素优于窄谱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低级的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的就不用两种,轻度或中度感染一般不联合使用抗生素。
误区3、使用抗生素的种类越多,越能有效地控制感染
联合用药可以增加一些不合理的用药因素,这样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降低疗效。
误区4、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
误区5、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发热,对病毒性感冒、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有害无益。
误区6、频繁更换抗生素
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从而伤害身体。况且,频繁换药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
误区7、一旦有效就停药
有了一点效果就停药,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同样,一旦见效停药,症状复发再次用药,这样会增加药物对细菌的自然选择时间,也会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
二、急于求成的快效果治病心态
“有了病就得吃药,吃了药就能快点好。”这样的心态导致急于求成,滥用抗生素的现象频发。
三、抗生素在养殖业的滥用
有的人没生过大病,也不直接吃抗生素,但是吃了有抗生素的肉类,有抗生素的鱼类,也会吸收抗生素。我们对饮食过程中可能会摄入的抗生素无可奈何。
看来抗生素滥用并不单单指过度使用。
是的,事实上,用少了、不规范使用一样是滥用。滥用抗生素,不仅仅会引起细菌耐药性、产生超级细菌这类远期影响。对孩子本身也会带来一些其他危害,例如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过敏反应,以及二重感染等。
规范使用抗生素
既然滥用抗生素危害这么大,那我们有必要知道哪些常见病不需要抗生素。
1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治疗不及时,会转成慢性咽炎。除非有细菌感染,如咽部有脓点、出现发热等症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且遵医嘱。
2妇科炎症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3前列腺炎
据多项研究调查,只有约5%-10%的慢性前列腺炎有明确的细菌感染,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
4腹泻
腹泻病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之分,抗生素对于非感染性腹泻病没有必要使用。由于病毒引起的寒湿型腹泻、暴饮暴食引起的伤食腹泻,以及脾虚引起的脾虚腹泻,都不适合用抗生素。
5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90%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并无作用,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病毒引起的感冒大约病程5-7天,大多数患者都可自愈。如果症状持续,或伴有高烧、气喘,应及时就诊。即使某次感冒合并了细菌感染,医生开了抗生素服用,下次感冒又出现同样症状,也不可使用上次剩下的药,因为感染的细菌可能不是同一类。
6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高烧、呕吐等症状时,确实要遵医嘱用抗生素。但慢性中耳炎是否要用抗生素,应听从医生建议。如果觉得耳朵发炎而自己不规律地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大耐药风险。
7腮腺炎
腮腺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佳、呕吐等,数小时腮腺肿痛。腮腺炎是由病毒入侵引起,所以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
8鼻窦炎
鼻窦炎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很难分别,应请医生判断。约有1/3的鼻窦炎患者会继发细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9胃炎
胃炎有的是感染性炎症,如由幽门螺杆菌或其他细菌引起,但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却不能套用一般的抗生素治疗,它顽固得很;而如果是因为物理化学因素造成的胃炎,如长期过热、粗糙食物、饮酒、药物等,服用抗生素更不会有效。
10尿路感染
急性膀胱炎是下尿路感染的一种,一般女性常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可有血尿或者发烧。尿路感染需要查明有关细菌,再进行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
滥用抗生素,无论对孩子还是大人都有很大危害,绿色安全正确用药才是我们的选择!
来源:综合自丁香医生、健康生活
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