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中耳炎或惹大麻烦

文章来源:慢性中耳炎   发布时间:2017-6-8 19:27:28   点击数:
 

您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的情况?亦或是耳道内出现流脓出水?如果有,那您可得当心了,因为这些都是中耳炎的典型症状。那针对中耳炎应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耳闷、听力不好原是中耳炎作祟

家住市西路68岁的何阿姨,最近总是耳朵发闷,起初还以为是没休息好,便没过多在意。怎料仅过了几天,她的耳朵还相继出现耳鸣、耳痛等不适感。发觉不对劲,何医院查看,结果被诊断为中耳炎。“好端端的,怎么耳朵就得病了?”何阿姨百思不得其解。对此,我院综合院区耳鼻咽喉张瑜医师表示,简单来说,中耳炎主要是由于中耳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早期患者一般会感觉耳朵闷胀、疼痛,而当中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耳鸣,耳内积液等不适症状。如果不及时就医病情严重后,还会导致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甚至鼓膜穿孔的情况。

中耳炎种类多

张瑜解释说,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可分为化脓性及非化脓性两大类。前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而后者主要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其早期会感到耳闷,听力渐降,伴耳鸣。鼓膜未穿孔前,除了耳痛剧烈外,还伴有畏寒、发热等。当鼓膜穿孔后,耳部的疼痛感会骤然减轻,但脓液自中耳流入外耳道,出现耳朵流脓的典型症状,初为血水脓性,以后变为脓液。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表现为间歇性流脓,脓液可呈黏液性、黏脓性和黏稠臭脓。当中胆脂瘤性中耳炎流脓呈持续性,虽然其量不多,但具有腐败性恶臭,脓液中混有豆渣样或葱皮样分泌物。该病症易被误诊为鼻咽癌、脑脊液耳漏、外淋巴瘘(漏)、胆固醇肉芽肿、粘连性中耳炎等。此外,儿童期是渗出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原因在与该年龄段咽鼓管比较平直,鼻咽腔比较小,鼻炎鼻窦炎比较多见,加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更易刺激咽鼓管粘膜出现水肿,继发咽鼓管阻塞引起分泌(卡他)性中耳炎。而非化脓性中耳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或出现胶耳严重影响听力,在婴幼时期发病,甚或影响言语和智力的发育,而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多为非化脓性中耳炎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来。

防治中耳炎从三大方面做起

张瑜表示,要有效防治中耳炎,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预防传染病:一些急性传染病经常会并发中耳炎,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儿童更易感染,如脑膜炎、麻疹、流感、腥红热、肺炎、中毒性菌痢等病后期容易引发中耳炎。原因在与,这些传染病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为细菌侵入耳鼻咽部创造了条件。另外,中耳炎也可通过血液引发。所以积极预防传染病、及时隔离和早期治疗,也能减少中耳炎发生的机会。第二、预防伤风感冒:很多中耳炎患者是因咽鼓管感染而发病,这种感染大多在感冒时发生。所以,预防伤风感冒能有效降低中耳炎的发生几率。而要想远离感冒骚扰,首要条件是坚持锻炼身体,因为优秀的体质,是预防一切疾病的根本。另外,还要注意调理身体得当,如此可完全避免诱发中耳炎。第三、预防临近器官疾病:咽和鼻部的疾病,如扁桃体炎、鼻窦炎、增殖腺炎等常会并发中耳炎。因此积极防治临近器官的疾病,是预防中耳炎必不可少的方法。

中耳炎患者应注意六个方面

针对已患中耳炎的患者,张瑜表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配合治疗。

第一、中耳炎患者要静养,保持充分休息时间。如儿童中耳炎患者睡觉时,应尽可能垫高头颈部,减少其充血肿胀,以免加重中耳炎症导致疼痛加剧。第二、伴有发烧症状的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如应尽量多喝水,还应适当多吃如果汁、蜜水、牛奶等食物。因为发烧会使体热散失而致脱水,使患者更虚弱,抵抗力更差,进而影响其复原。第三、对于哺乳中的孩子,应避免平躺着喝奶,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宽且平,躺着喝奶有时会倒溢入中耳腔,而将鼻咽部的病原菌带入。第四、保持乐观、冷静的心态,和感冒一样,中耳炎是一种很普通的疾病,有它的自然病程。在接受适当的治疗后,恢复还需要一段时间,患者不用过于担心。第五、耳痛、发烧等表面症状的短暂缓解,并不表示中耳炎已经痊愈,患者不要掉以轻心,应继续追踪诊治所遗留下来的积液问题。第六、随时注意患者全身状况。在治疗照顾下,两三天内炎症都会被有效控制。如情况未改善,反而更恶化,有嗜睡、颈僵硬现象,则可能已有并发症,应立即告知医生。

(记者王杰)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
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wowm.com/tjyy/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