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曾提及,近期较为流行的疾病存在好几种,而腺病毒感染便是其中之一。
许多人对于腺病毒或许较为陌生,然而若提及红眼病,想必大家就颇为熟悉了。实际上,红眼病通常所指的是病毒性结膜炎,恰恰常常由腺病毒感染所引发。
只不过,腺病毒感染并非仅仅会导致红眼病,近期流行的表现,更多地体现为反复高热,这也是令众多家长谈之色变的方面。
1.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实则是一种颇为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涵盖60多种血清型,能够引发的疾病众多,从普通感冒、结膜炎,到支气管炎、肺炎皆有可能。而且,除了呼吸道疾病之外,甚至胃肠炎、膀胱炎也均能诱发,堪称无所不能。
腺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一年四季皆可引发感染,尤其在幼儿园中颇为常见,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发热性疾病中,有5%-10%是由腺病毒感染所导致。多数人在10岁以前,都曾经感染过腺病毒,成年人更是几乎都感染过不止一种。
2.腺病毒感染有什么表现?
正如上述所言,腺病毒能够引发多种疾病,因而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当然,最为常见的依旧是呼吸道症状,诸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此外还有结膜炎(结膜充血、眼屎众多),甚至还包括中耳炎、类百日咳综合征、毛细支气管炎等。当引发肺炎时,还可能会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甚至缺氧的症状。
这其中,如果同时存在发热、咽炎、结膜炎、颈部淋巴结炎等表现,则被称为咽结膜热,这也是腺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征性表现。基本上,如果看到一个反复发热的孩子,既有显著的咽炎(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甚至“化脓”),又有结膜炎,那很大概率上都是腺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咽结膜热。
所以,切勿一看到扁桃体“化脓”就认定是细菌感染、从而使用抗生素,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腺病毒、EB病毒等病毒感染同样也会引发。扁桃体“化脓”与细菌感染并无必然联系,具体仍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另外,这里有一个小知识点:川崎病同样会引起反复发热+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那与咽结膜热如何进行区分呢?
答案在于:川崎病所引起的结膜充血,通常是“干红”,即基本不伴有明显的分泌物(眼屎),而咽结膜热则往往会有极为明显的分泌物。当然,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点而已,具体还需查看有无其他皮肤黏膜淋巴结方面的特征性表现。
3.做什么检查才知道是不是腺病毒感染?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足以支撑腺病毒感染的诊断,那么进行检查并非必要,毕竟即便检查出来,处理方式也是相同的,其作用仅仅是确认一下答案罢了。当然,如果临床只是有所怀疑,检查结果对于我们的处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那还是建议进行检查的。
而针对腺病毒的有效检查,主要包括这3种:病毒培养、抗原、核酸。
其中,病毒培养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人感染后即便痊愈,粪便也仍会持续排出病毒长达数周时间,通过病毒培养难以判断患者是否为现症感染,所以一般不作为临床推荐,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
抗原检测的速度相对较快,但缺点在于敏感性较低,也就是说不太容易检测出来,可能会出现漏诊的情况,所以也不作为首选推荐。
首选推荐的,依然是核酸,一般是检测鼻咽拭子,也可以检测眼睛分泌物、扁桃体分泌物、粪便。虽然核酸也无法区分是否为现症感染(也就是说结果阳性也可能是因为以前感染过,尚处于排毒期),但胜在结果得出迅速,结合临床表现基本足以做出诊断。
至于血清抗体,这是不被推荐的。正如第1部分所述,大多数的儿童和所有成年人,基本都感染过腺病毒,所以抗体在一般人群中本就普遍存在,随便选取一个进行检测,大概率上抗体都是阳性,所以意义不大,而且倘若万一有哪位医生知识未能及时更新,还可能导致误诊。
一句话概括:核酸为首,抗原次之,抗体勿查。
4.腺病毒感染要用什么药?
腺病毒通常可以自愈,因而往往仅需对症治疗即可,也就是说,除了在发热引起不适时需要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之外,其他药物基本都是不需要的,包括各种所谓的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奥司他韦、抗病毒口服液等),也包括各种抗生素(切勿因血常规白细胞高、或扁桃体“化脓”而使用抗生素)。
当然,以上所指的是轻症患者,如果是重症、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手段,比如抗病毒药物、支气管镜、免疫球蛋白等。
虽然我们常说:呼吸道病毒感染并无特效抗病毒药,但也存在特例,例如流感可以使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而腺病毒则可以使用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但由于西多福韦的副作用风险较大,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肾毒性,brincidofovir则仍处于研究阶段,所以除非是重症病人,否则一般都是不推荐使用的。
5.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其实存在疫苗,但目前仅在美国军队中有应用,可能是由于性价比不高,所以并未推广至临床,我国暂时也没有专门针对腺病毒的疫苗,所以想要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腺病毒,是行不通的。
不过,从传播方式来讲,腺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粪口传播、接触污染物等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在夏令营、公共泳池中容易出现播散流行。相应地,预防的关键措施,就是要做好手部卫生,说白了就是勤洗手,同时尽量避免前往非正规的公共泳池,避免接触有疑似症状的他人。
另外,由于腺病毒能够在环境表面长时间存活(往往能够超过7天),而且人感染后,即便已经痊愈,在数周内粪便也会持续排出病毒(这点与手足口病颇为相似),所以,并非孩子病好了就能够肆意妄为,无论何时,都要做好手部卫生。
很多家长还不认识我,我是中医儿科张幼慈主任,40多年来,我擅长小儿脾胃虚弱、身材矮小、积食咳嗽、便秘、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抽动多动等问题,积极帮大家科普育儿知识,有三种方法找我,(可以进我直播间提交问题或者看我置丁动态,加入粉司群!)只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浙江某院6月接诊例腺病毒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