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兴的军大人:
医院耳显微听觉植入外科主任李晓媛
标签:学霸创新活力
优秀的医生,技术在线一心为患,基本足矣。但优秀的医学者,颇有些“天选之子”的注定。
学霸体质,是他们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养,而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耕耘,敢于开拓创新的大胆尝试,永不磨灭的热爱初心,才是决定性的筛选标准。
李晓媛是幸运的,这“万里挑一”群体,她是其中一员。
滚烫人生,万里挑一
了解李晓媛的履历后,笔者脑中闪现一句话——教科书式的“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不管她是所在学校,还是所学专业,几乎都是业内领先。
小学一路状元到中考,
本科考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五年后,推荐免试进入西安交通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攻读硕士;
毕业后,再次考回华西医学中心继续攻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博士;
提前完成博士毕业答辩;
获得中国欧盟LISUM项目资助赴比利时根特大学上呼吸道实验室做博士交换生……
中国医学界素有“北协和、南湘雅、西华西、东齐鲁”之名,四所医科大学是医学生心中的学术“殿堂”,这些高校选拔出的人才万里挑一。
医学之路更是学海无涯,需要历经千锤百炼,在这种堪比“地狱难度”模式下,一等奖学金、优秀博士毕业生,种种荣誉与褒奖,李晓媛稳稳拿下。
年尚在比利时求学的李晓媛,医院的邀请,她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
一年住院总,日门诊接诊最高人次,平均每月收管患者35人;
年手术量约台次;完成会诊量约余次;床旁气管切开术余例;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0.;
以负责人身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
第四军医大学优秀文职人员基金1项,优秀人才助推基金1项;
参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基金,国际合作项目;
历年获评西京年度先进个人……
西京的岁月,是积淀,更是跨越。李晓媛幸运地跟随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邱建华教授,开启多线程模式,临床最初那几年,几乎都在没日没夜的手术和上门诊,还要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继续科学研究,在极端压力下,李晓媛稳扎稳打,一路成长,技术和临床思维都有了质的飞跃。
职业观的成熟让李晓媛开始思考:如何回归医疗的本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创新,打开事业新局面
“五官的感觉是很敏锐的,一点点的不舒服,就会放大很多倍,影响的不仅是患者身体,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参与感。”
所以,基于耳鼻喉学科特点的考虑,李晓媛的答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