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会增加孩子身体的抗药性,导致同类的抗生素将无法对这些细菌起作用;许多抗生素是通过肝肾代谢的,滥用抗生素很容易造成肝肾功能受损;滥用抗生素会破坏了宝宝体内正常菌群,降低宝宝的免疫力,容易引发二重感染。那么,抗生素究竟是用还是不用?
孩子感冒发烧了,咳嗽了,到底要不要用抗生素,半数家长很“很拧巴”。孩子常常出现感冒、咳嗽的症状,最让妈妈担心的是,这些症状可能会发展成气管炎甚至肺炎。所以一些妈妈会选择在生病初期给宝宝服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以免小病发展成大病。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滥用抗生素”进行整顿,媒体也大量宣传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使得部分家长对其产生畏惧心理。现在门诊里的患儿家长对抗生素的使用都有自己的“见解”,许多家长要和医生“讨论”一番。医生在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两类家长,一些人非常依赖抗生素,医院之前就会提前服用抗生素,来“控制病情”。而另外也有一些家长在医生给孩子开了抗生素后还是会怀疑,一听要给孩子吃抗生素就害怕、抵触,该用的时候也不用,或者稍用两天赶紧停药。儿科专家指出,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的确可能会对孩子的肝肾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治疗用量通常来说不会有问题。抗生素不是万能灵药,可也不是洪水猛兽。为了避免用药出现偏差,充分了解抗生素的使用适应症是父母必要的功课。
抗生素使用的四大误区1.“抗生素等于消炎药”
事实是:抗生素不等同于消炎药。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局部软组织淤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生素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生素。这样不仅达不到治愈的目的,甚至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
2.“用抗生素可以预防细菌感染”事实是:抗生素在预防感染中没有任何疗效。
有些家长认为感染必须要用抗生素,甚至有些家长自认为抗生素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在给宝宝用药时自行加大剂量,“重拳出击”。孩子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自身免疫力、加重肝脏负担,甚至产生毒性。事实上,95%以上的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被家长误认为是“万能药”的抗生素其实消灭不了病毒,只对敏感的细菌有作用。滥用抗生素能够使一些潜藏在人体皮肤、鼻孔里的病菌变得十分顽强,并且具备了抗药性,为今后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
正常抵抗力的婴幼儿患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后,极少会并发细菌感染。有些之所以后期合并细菌感染,是因患病期间密切接触了细菌感染的病人。现在有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看似非常合理,实际对孩子身体损害很大。
3.“抗生素不能多吃,病情一旦稳定,立即给孩子停用抗生素”事实是:不要擅自决定是否停止使用。
抗生素一定要使用至足够的时间,才可以将细菌彻底杀死。在你想要停止服用抗生素时,不妨听听医生的意见。人们在应用抗生素的时,如果一次不使细菌彻底死亡,它们对用过的抗生素就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这些细菌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抗生素也就无法再杀灭细菌了。所以,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时间,把细菌彻底杀死,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
4.“越高级、越贵的抗生素越好用”事实是:越针对性的抗生素越好。
如果你怀疑细菌感染,可配合医生进行血、尿或细菌敏感性检查来确定病因。针对不同细菌感染,选用作用相对较强的抗生素,而不是最高级、最贵的抗生素。同样,不管孩子的症状有多相似,如果没有医生的建议,千万不要重新使用以前用过的抗生素。自作主张给孩子开药的风险是,毁掉好的细菌,甚至是对免疫系统有用的细菌,而让那些耐药菌大举进犯。
常见适合用抗生素的情况: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为外耳道流脓;
2.鼻窦炎,表现为流脓性鼻涕;
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4.细菌性感冒高烧,体温超过39.5℃)持续增长1~2天不退或有高热惊厥者;
5.细菌性肺炎。
一般来说,幼儿急疹、普通腹泻的孩子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一旦孩子罹患肺炎,则需要使用抗生素。专家指出,“家长既不能谈抗生素色变,也不能按照自己的经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到底如何使用抗生素?”给宝宝应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咨询下专业的儿科医生,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疾病情况,进行实验室检查,来判断孩子要不要用抗生素以及该服用哪种抗生素。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