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流鼻涕、声音嘶哑、嗓子干疼、流鼻血……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症状,耳鼻喉疾病作为生活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多病情冗长,患者常常反反复复发作。而夏秋交替之时,更是耳鼻喉患者们的“难捱季”。夏秋换季如何呵护耳鼻喉健康?
过敏性鼻炎应注意保持室内洁净、空气流通
“每天早起都要连续打上好几个喷嚏,还经常觉得鼻子痒、眼睛痒,时不时就会流眼泪。”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常见症状主要有: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堵等。鼻黏膜分泌的清亮黏液,引起的后鼻滴液,常引起咳嗽、嗅觉减退,甚至可引起流鼻血。
每年的立秋前后,都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节气与气温湿度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这些患者都出现了各种过敏症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头痛、鼻塞,严重者可诱发哮喘;由于症状和感冒十分相似,因此有人会当成感冒,自行口服一些抗生素或者感冒药物。然而抗生素对此症状根本不起作用,还会引起副作用。要缓解过敏症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然后对症治疗。
过敏性鼻炎多发于过敏体质的人,除了选择正确的就医途径外,要注意保持室内洁净、空气流通。对于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季节性花粉症患者,在花粉播散期应减少户外活动,常年性鼻炎者要改善居室环境,断养猫狗、花鸟,撤换地毯、羽毛褥垫,室内通风及减少灰尘等措施均有益处。
受凉、过劳、营养不良、烟酒过度、内分泌失调及全身慢性疾病等都可能造成鼻腔黏膜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鼻炎的发生。鼻炎看似小毛病,但危害可不小,因此值季节转换之际,应格外注意保护好自己的鼻子。
咽炎应尽量避免着凉、感冒
“每次说话前,都要咳两声才能讲出来,平时总感觉嗓子干、痒、痛,有明显异物感。”
夏秋交替,慢性咽喉炎也进入高发时节,特别对于一些老病患而言,稍不留意就会诱发感染。慢性咽炎患者除了有干咳和说话前清喉咙的习惯,还常伴有咽喉肿痛、干、痒、声音嘶哑、渴水症等情形。如果不及时控制,很易引发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
预防咽喉炎,平时应尽量避免着凉、感冒,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内。出现流感、鼻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及早治疗,以免诱发咽喉炎。而对于年老体弱的呼吸道疾病患者,除谨遵医嘱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流通。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真正进入秋季后早晚温差较大,家长要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运动完后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和电扇吹。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勤洗手,饭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和湿润咽喉黏膜,预防咽部细菌感染。饮食尽量清淡,辛辣刺激食物都会对咽喉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应该尽量避免辛辣刺激及油炸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中耳炎出汗后应避开空调出风口
尽管已立秋,不少市民依然选择游泳来消暑降温。不过,由于水质、呛水等原因,部分泳者会出现游泳后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甚至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的炎症疾病的统称,它包括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等,化脓性中耳炎又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发生在感冒,不当的捏鼻鼓气擤鼻习惯,在污水中游泳跳水,婴幼儿不当的哺乳方法后等,都可以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导致的,病情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超过6周”。
预防中耳炎首先要从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做起,夏天开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出汗后,应避开空调的出风口。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可用力擤鼻和捏鼻鼓气,游泳时应戴好泳帽,塞上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道,洗头洗澡时也应减少污水流进耳道,若有水进入,应尽早侧耳让水流出。若出现耳痛,耳内流脓等,要及时就医,请专科医生彻底治疗,防止急性炎症变慢性炎症,导致病程延长,长期不愈,影响生活工作学习等。
流鼻血应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
近日,也有医院就诊,而其中儿童占大多数。不少市民都认为这是天气干燥上火的缘故。事实上,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流鼻血是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患者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才不会影响健康。
医院作为一家医院,一直以来致力于广大耳鼻喉疾病患者朋友的健康!医院配备“省内外本土知名专家”+“先进的设备仪器”+“丰富的诊疗经验”+“优质细心的医疗服务”,如果您有任何耳鼻喉问题,皆可通过拨打健康--,医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