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浙江大医院以两个院区人次的门诊量再创今年新高。为了能够解决患者的就医需求,医院门办、医务科、各科室主任都自愿加班,党员干部更是发起了“加班请愿”接龙。
进入冬季,感冒的小患者尤其多,除了呼吸科、内科的门诊量井喷之外,耳鼻咽喉科的号子也是一号难求。
浙大儿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付勇透露,感冒常常是鼻炎、喉炎、中耳炎的继发诱因,随着感冒孩子增多,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病率也多了起来。“我们科一天个号子很快就挂完,夜间特需门诊的40个号子也是在刚放出时就被‘秒’掉了。”付勇说。
4岁伢儿感冒后变耳聋了
4岁的男童豆豆让付勇印象特别深刻,也特别惋惜。他告诉记者,医院的时候,一侧听力几乎为零。在手术切开鼓膜后,医生们发现里面有脓性分泌物,并且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神经性损伤。很遗憾,豆豆被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豆豆在三四个月前发生过一次感冒,打那之后,感冒一直持续没转好。过了一阵后,妈妈发现豆豆总是喜欢掏耳朵,看电视时也总要把声音开的比以前响。就这样持续了三四个月,直到呼喊名字时豆豆也没有什么反应,爸爸妈妈才意识到严重性。然而带到浙大儿院时已为时已晚。
“因为儿童的咽鼓管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通气引流功能比较差。上呼吸道感染往往由病毒所致,当炎症及到咽鼓管时,耳内往往会形成负压,这时会产生耳闷的感觉。耳内的粘膜受负压影响分泌较多的液体,并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排出,积在耳内会产生听力下降。”付勇解释,除了感冒以外,鼻炎、鼻窦炎的发作,过敏性鼻炎、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儿童腺样体肥大、感染、头颈部放疗等因素也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图片来自网络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耳内的液体未完全吸收,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将比分泌性中耳炎复杂得多。小儿患者由于听力减退,会影响其言语的发育和学习,影响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因为孩子往往表达不清听力的感受,因此很多时候需要家长学会观察,当孩子感冒一段时间后出现总掏耳朵的行为,或者对声音反应不敏感的情况,要及时送到专科就诊。”付勇说。
鼻炎、喉炎与感冒容易混淆
“感冒是发生鼻炎的诱因。一般来说,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5-7天就会自己痊愈,但如果孩子一直流脓鼻涕、‘感冒’症状总也不好,诊治还伴随发烧,那么就有可能是急性鼻炎、鼻窦炎。”付勇说。
图片来自网络
在耳鼻咽喉科门诊,30%-40%的小朋友被确诊鼻炎,并伴随有过敏的症状。过敏性鼻炎和感冒常常会被家长混淆,为此,付勇列了五个能够区分两者的症状:眼睛痒鼻子痒,孩子常常要揉眼睛揉鼻子;陈发性喷嚏,孩子连续打好几个喷嚏,多的时候甚至一次会打喷嚏超过10个;清水样鼻涕;鼻塞;嗅觉下降。
“家长如果遇到这几种症状,就要怀疑孩子患的是过敏性鼻炎。一般只医院,我们都会为孩子做过敏源检测和血液检查,之后根据情况进行脱敏治疗。”付勇说。
来耳鼻喉科就诊还有一路“大军”是来看喉炎的。付勇告诉记者,喉炎常在6个月到3岁的小患者中发生,这主要与儿童的软骨发育和免疫功能有关,通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图片来自网络
“判断喉炎和感冒也有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就是仔细听孩子咳嗽的声音,小儿喉炎发作时,咳嗽的声音是嘶哑的,医学上成为‘犬吠样咳嗽’。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如不及时处理,会发生呼吸困难的严重症状。”付勇说。